製器定音 考古準今
【原文】
訓曰:音律之學,朕嚐留心,爰知不製器無以審音,不準今無以考古。音由器發,律自數生,是故不得其數,律無自生;不考以律,音不得正,雅俗固分,而聲協則一;器雖代革,而音調則同。故曰:“以六律正五音,今之樂由古之樂也。”朕考核諸音律譜,按性理內《律呂新書》黃鍾律分圍徑長短,準以古尺損益相生十二律呂,製為管而審其音。複以黃鍾之積加分減分,製諸樂器而和其調。實以黍而數合,播諸樂而音諧。因著為書,辨其疑,闡其義,正律審音,和聲定樂,條分縷析,一一詳明。蓋天地之元聲,亙古今而莫易,聯中外以大同,六合之內,四海之外,此音同、此理同也;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此理同、此音同也。是故不知古樂而溺於今,非特不知古,並不知今也;必複古樂而不屑於今,非特不知今,終亦無從複古也。
【譯文】
音律的學問,我曾經留心過,因而知道了不製成樂器就不能定音,不觀察今日就無法考察古代。音樂是由樂器發出的,律管從數目產生,因此不知道律管長度的數目,就無法產生律管;不對律管加以考究,就無法正音,雅俗固然分開,而聲協則要一致;樂器雖世代沿革,但音調則不變。所以說:“用六律訂正五音,今天的樂律如同古代的一樣。”我考查了各種音律譜,按性理內《律呂新書》黃鍾律分圍徑長短,準確地按古尺的增減派生十二律呂,製成各種律管來審定樂音。再用黃鍾之積來加分或減分,製成各種樂器,並且調和它們的音調。用黍尺來量,正好長度相吻合;用樂器來傳揚,恰好音節正和諧。因此,就把這些道理寫成書,辨析它們的疑處,解釋它們的意義,訂正樂律,審定樂音,調和聲節,製定樂器,條分縷析,一條一條地詳細闡明。大概天地間的元聲,自古至今不能改變,聯係中外也大致相同,天地之內,四海之外,這種音相同,這種道理也就相同;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這個道理相同,這個音也就一樣。因此,不了解古代音樂而沉溺於現在的音樂,不隻是不了解古代音樂,並且連現在的音樂也不知道;或者是一定要恢複古代的音樂而不重視今天的音樂,不隻是不知道今天的音樂,而且是最終也無法恢複古代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