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足掛齒

【釋義】表示點點小事,用不著放在心上。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劉敬孫叔通傳》。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方響應,很快攻下了蘄、陳等州縣。秦世聞報,召集叔孫通等30餘名博士入宮,問道:“陳勝作亂,你們有何良策?”

博士們說:“作臣民的不能聚眾,聚眾就是造反。造反者應該處死,望陛下趕快發兵征討他們。”

秦世聽了勃然變色。叔孫通善於觀言察色,上前說道:“陛下,臣認為他們說的不對,今天下家,先帝已下令銷毀了所有兵器,並下令不準再用。況且有賢明的君主製定了完備的法令,人人遵法守職,天下片太平景象,哪裏有人敢造反呢?臣認為陳勝之流,隻是群行竊的盜賊罷了,何足掛齒?隻要下令州、郡的官員緝捕他們,沒有必要發兵去征伐!”

秦世聽了,高興地說:“說得好!”他讓監察禦史審查各人的話,凡是說聚眾造反的,都交給官吏治罪;隻有叔孫通受到嘉獎,賞賜了20匹帛和件官袍,並升官級。

叔孫通出宮後,被指責為阿諛奉承。叔孫通說:“你們不知道,我不那樣說,我們大家都難逃死!”

於是,叔孫通連夜逃去,回到家鄉薛地,投奔了項梁的起義軍。後來,叔孫通又投順漢王劉邦。劉邦建立漢朝後,叔孫通為劉邦製定了朝廷的各種禮儀,被劉邦封為太常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