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研究情境的自然性。課堂人種誌堅持自然性原則,即不僅它的研究是在堂這一A然情景中進行的,而且所有的資料也是通過自然的方式加以收集,並要求所有的資料都必須在收集的課堂和教學情境中得到解釋。凶為隻有在事件發生的地點和情境下,描述的意義才有可能被建構、使用和推廣。如果沒有在情境中收集、解釋代表行為的數據,那麼所搜集的資料就不能稱為資料,也不能代表行為的內涵。研究總是在某一自然情景中進行的,如一個教室或課堂。研究者應在自然景中觀察發生的事情,並且盡力避免對研究的情境抱有偏見和預設,避免受其他研究者的影響。如費孝通先生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他的同事中有些孩子送進了鄉間的小學,在課程上這些孩子樣樣比鄉下孩子學得快、成績好。教員們見麵時總在家長麵前誇獎這些孩子聰明。但是有一天,他在田野裏看放學回來的小學生們捉蚱蜢,那些“聰明”的孩子,撲來撲去,屢撲屢失,而那些鄉下孩子卻反應靈敏,一撲一得。這說明,如果對課堂現象和行為不堅持自然的原則,就可能受到主觀經驗的影響,從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第九,研究策略和技術的多元化。課堂人種誌是以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和深描法為基本特征的方法論體係,但並不排除各種量化研究方法的介入,當然也包括其他質性的研究方法,如抽樣法、問卷法等,課堂人種誌對於這些方法采取了一種開放的態度,積極吸納它們的長處,並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在具體細節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