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讓足球升華成為一種娛樂
朱駿喜歡足球很偶然,拿初衷和現在相比的話,恐怕任何人都想不到會有這樣的結果。朱駿回憶自已第一次喜歡足球和踢足球時的情景,那是在一場上海市三資企業足球賽上,朱駿披上戰袍,親身參與到足球比賽當中來。足球比賽的力量之美、速度之美、靈性之美,讓朱駿一下子喜歡上了這項運動,也開始了他與足球的不解之緣。在有錢人當中,有人喜歡名車,有人喜歡豪宅,還有人喜歡美女或珠寶,但對朱駿來說,足球才是自己的最愛。
2003年,朱駿出資創建了上海九城足球俱樂部,參加當年的乙級聯賽。俗話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在朱駿看來,“不想衝中甲的球隊就不是好球隊。”
朱駿的俱樂部擁有一支全國室內五人製甲級隊、一支中乙隊伍及一支二線隊伍,球員60人,教練組7人。上海九城足球隊雖然是一支足壇新軍,但球員均是由一批極具潛力的年輕隊員及一些曾在甲級賽場上叱吒風雲的隊員組成。
通過全隊上上下下的努力,在2005賽季,九城在年終中甲聯賽的排名上位居第九。俱樂部在這個時候正式把隊名從“上海九城”改為“上海聯城”。同年歲末,朱駿斥巨資一舉收購了原先在中超聯賽征戰的上海中邦隊。在經過精英合並和管理層重組後一躍以上海聯城隊的身份進入了2006年中超聯賽。
按照朱駿當初進入足球圈時所設計的藍圖,第一年紮根中超,第二年稱霸上海,第三年稱雄中。收購聯城之後,朱駿足球藍圖的第一步已經完成。如何稱霸上海這座“冒險家的樂園”,成了朱駿日夜冥思的最大問題。
2007年2月8日,這位中超上海聯城俱樂部的老板又在足壇掀起了一陣疾風驟雨:他攜1.5億元,收購同城的“大哥”上海申花俱樂部,兩支球隊將徹底合並,聯城俱樂部也將從中國足球的版圖上消失。這場瀘上驚天合並,必定是上海足球史上要大書特書的曆史性時刻。
在正式收購上海申花之前,朱駿還麵臨一個難題。由於按照中國足協規定,一個老板不能同時控製兩家俱樂部,這讓朱駿必須在聯城和申花之間做出選擇。最終,野心勃勃的朱駿放棄了聯城,選擇了申花這個更大的牌子。
“申花還叫申花,這是上海的名片。兩支球隊合並之後,資源得到整合,實力增強,爭奪冠軍也更有希望了。”朱駿溫和的話語中充滿了希冀。一位與朱駿私交不錯的朋友評價分析道:“並購這一事件,至少反映出朱駿身上的兩個事實:一是他很有實力,二是他很有眼光和魄力。想要增資擴股申花這樣的一流俱樂部,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是辦不到的,增資1.5億元,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同樣,朱駿對上海以及中國足球的現狀和前景有著深刻的了解和敏銳的洞察力。做大做強,也符合他‘要麼不錯,要做就做最好’的一貫風格。”
說到中國足球,其實才剛剛開始了一個漫長的冰河期,這種長時間一承不變的趨勢,讓許多有投資想法的人望而卻步。當一個個投資人心灰意冷地離開中國足球時,朱駿卻大刀闊斧般地踏入了中國足球的領地。“有很多人問我,現在搞足球對不對。我覺得,這和炒股票沒什麼兩樣,都是買跌不買漲。”朱駿深入淺出地道出自己的“足球經”:“打個比方,中國足球現在值一塊錢,也許還會跌到9毛錢,但比起以前的5塊錢,現在進來實在太合算了。我現在還沒指望靠足球賺錢,3年不夠,5年?我等得起。”
而對於如何借鑒歐洲足球俱樂部的管理經驗,將其更好地應用到俱樂部的操作上,朱駿沒有盲目跟風,他提出搞中國足球,要走自己的路,放棄西學東漸的思路,在實踐中去探索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