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北進 第一百零五章 槍聲響徹大江南北(2 / 2)

根據偵查人員的估計,現在的道路情況對於各支部隊的履帶裝甲車輛來說雖然影響不大,但是各部隊的輪式戰車在這種路上行駛,耗油率直接要增加20%左右,更不要說如果遇到下雨,那基本就是一灘泥漿,根本就沒法走。

最終所有人都把視線放到了水路上,臨近夏天,水量充足,此時的長江完全可以行駛萬噸級的平底近海運輸船。而且,英國,美國等列強的洋行公司,在整個長江流域常年行駛著大量的船隻,隻要出錢,租借不是問題。

而此時麵對的問題就隻有兩個了。

首先是長江南岸的日軍江防部隊以及殘留的長江流域戰鬥艦隻對運輸船隊所可能產生的武裝威脅,這個好解決,隻要空軍做好預警與對地壓製工作,並且給運輸船隊配備小噸位的護航艦隻,應該可以保證運輸團隊的萬無一失。

而且日本人此時並沒有與英美等國開戰的準備,因此也不太會發生攻擊懸掛外國國旗船隻的可能。

其實,水路運輸最最麻煩的反而是現在這個國家名義上的最高領導蔣委員長以及現在正駐紮在武漢的民國政府對此事的反應。

原先水路運輸的計劃是使用船隻將人員和物資隨運輸車輛一同運輸到武漢,隨後搭乘武漢到西安的火車前往陝西,最後才由車輛運輸進入延安根據地。

但是,雖然現在這個時間段,國工雙方還處於短暫的合作蜜月期內,但是,民國黨的一貫作風就是雁過拔毛,更不要說這麼大規模的武裝人員及裝備物資的轉運了,不說整個路程上的各個關卡的吃拿卡要,就是武漢城裏的蔣委員長如果知道,現在的土工有這麼強大的武裝部隊要經過武漢,恐怕也沒辦法在官邸裏舒心的待著了。

不過,經過整個北進工作小組整整七個日夜的重複論證,最終整個北進計劃依然以水路運輸為主進行。而今天,提交到中央及指揮部的計劃批複已經被發了回來,除了對整個計劃的肯定之外,針對武漢的民國政府所可能的反應,中央的毛主席隻是批示了一句話。那就是“有禮有節,先禮後兵。”

有毛偉人撐腰,北進工作小組的成員們理所當然的也就不再考慮太多,立刻就把工作轉入了執行計劃的層麵。

首先,原佛山的空35師將伴隨運輸機編隊轉場延安機場,並以延安機場為基地,築起整個大西北的製空大網,伴隨轉場的還有兩架原換裝下來的空警200與空警2000,它們將交替作為整個西北空中的預警中堅。

跟隨運輸機到來的還有第15集團軍一部,他們將作為北進整編過程中的保護傘,確保整個整編過程中延安根據地所屬地域的方位安全,因此他們將不參與整編而保持建製完整。

整個天空中的運輸工作,據統計將采用以運20為首的整個運輸機群往返飛行近2000個架次,保證重要保障力量及特殊資源及專家的安全抵達。

而在地麵上,整個北進計劃的第一聲槍響就是發生在常州市外,整個地麵北進計劃主要是各集團軍下屬裝甲部隊配合機械化步兵執行對長江南岸的清剿,並隨後打通前往武漢的陸上通道,配合長江水路計劃的執行。

當那些猙獰的巨獸出現在常州市外後,不到17個小時,整個長江南岸的日本軍隊就迅速的消失了,而此時正麵麵對這些巨獸的成為了顧祝同的第三戰區各部隊。

對於當麵的浦海部隊所提出的過境請求,所有的民國黨軍隊的相關負責人都傻了眼,答應也不是,不答應也不是。因此最後撩了攤子,一封封電報發了出去,讓上層定奪。

而此時在戰線上麵對這些機械化部隊的民國黨所屬也自己清楚不是對手,因此隻能采用旁觀的措施來應對。基本屬於拿著小馬紮看戲的趕腳。

三天,隻等了三天,三天後,由第三十八集團軍及第15集團軍下屬的各機械化旅護衛著近500輛萬山越野重型卡車以及150多輛油料補給車所組成的地麵北進集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破了正麵的民國黨軍隊的微弱的阻攔,招呼不打一個的向武漢駛去。

麵對遮天蔽日的各類裝甲車輛,手中隻有一支步槍的民國黨軍隊的士兵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最後,一封電報從顧祝同手裏發出,往武漢送去,但是不靠譜的民國政府相關部門再次暴發,當這封電報慢悠悠的出現在蔣凱申的辦公桌上時,南海艦隊的水上北進集團早已經從浦海出發越過了南京水域,而地麵集團已經逼近到武漢城的外圍。我們的蔣委員長卻還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