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是我國古代幼兒行為規範的範本,是根據儒家聖賢孔子的教誨編成的。該書是家喻戶曉的蒙學讀本,被譽為“開蒙養正最上乘”。其影響之大、讀者之廣,僅次於《三字經》。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他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弟子,指學生,泛指幼兒;規,就是規範、規矩。該書采用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簡明具體地列舉了幼兒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行為規範,是養成忠正家風、教育幼子的最佳讀物。幼兒時期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從這個角度講,用深入淺出的兒歌形式對其進行品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弟子規》結構嚴謹,全書由《論語·學而篇》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句,發展引申而來。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中國人曆來重視孝道,認為孝道乃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一個人隻有孝順自己的父母,才可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去關愛他人。另一個重要的方麵是誠信,常言道:“人無信不立。”這句話在今天的社會依然不過時。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算數,就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而一個不被信任的人,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當然,由於時代的局限,《弟子規》中也含有一些封建禮教迂腐的色彩,相信聰明的讀者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中學到有益的育兒經驗。《弟子規》對傳承中華傳統禮儀意義重大,仍不失為一本傳世經典。

近年來,隨著國學熱興起,一些優秀傳統讀物越來越受到讀者重視,其曆經曆史檢驗的價值也逐漸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同。為此,我們策劃出版了這套《美繪國學啟蒙讀本》。第一輯包括《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和《宋詞》五冊,後麵還將陸續推出《論語》等。為適應新時代幼兒的閱讀心理,我們特意將書設計成大大的開本,每一頁都繪製了精美的彩色插圖。一幅幅形象生動、色彩豔麗的圖畫能一瞬間抓住孩子的眼球,打動他們的心!在編排時,為了滿足兒童的學習需要和方便家長講解,我們增加了漢語拚音、譯文和簡明有趣的小故事,來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幫助孩子理解和記憶。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您的孩子塑造優秀的品格,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

編者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