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全師避敵。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譯文】
全軍退卻,避強待機。這種以退為進的指揮方法,是符合正常的用兵法則的。
【經典故事】
一次偉大的撤退
1940年5月,希特勒集中了136個師、3000輛坦克和幾千架轟炸機,一下子將英法聯軍壓到了法國北部一個叫敦刻爾克的小海港。
5月24日,古德裏安將軍給希特勒發來了一封緊急電報,電報上說:德圖已經到了離敦刻爾克隻有20英裏的阿運河,比利時軍隊,英國遠征軍的9個師,法國和一軍團的10個師,全部被包圍了。我和萊因哈特將軍的裝甲部隊已經在阿運河上建立了五個橋頭堡。從東北方向上推進過來的德軍第六軍團和第十八軍團,將形成有力的夾擊,從而徹底消滅他們。
這一天美國駐英國大使肯尼迪向羅斯福總統發去了一封電報說:“一切都不可挽回了,隻有奇跡才能拯救英國遠征軍免於全軍覆滅。”
羅斯福總統看著這份電報,半天沒有使它們說出話來。
這一天英國首相丘吉爾也同樣無能為力,他所能做的事情,隻有用力去咬自己的煙鬥,以掩飾內心的沮喪。
5月24日,德軍最高統帥部發來了命令,命令要坦克部隊停在運河一線,不要向前推進。這道命令古德裏安一連看了好幾遍,這一回不明白偉大的元首是怎麼想的了。
丘吉爾很快就知道了希特勒的這一道命令,他也是弄不明白這到底是什麼戰術,不過有一點,他的反應還是非常之快的,那就是立刻通知海軍部,馬上征集全國的船隻,將聯軍運過英吉利海峽。
5月26日晚上7點差3分。英吉利海峽浮雲布滿了天空,淡一塊濃一塊,天空如一塊鐵,正向地麵下沉,灰色的雲,在空中疾行,掠過群山和河流,在海麵上停住了。
全英國都接到了一道來自海軍部的命令:執行發電機計劃。這是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的代號。
許多曆史學家後來說,這真是一次偉大的“發電”。
在夜幕之中,出動了870多艘船,其中法國出動了300艘,從巡洋艦、驅逐艦到各種小帆船和劃艇,從皇家的豪華遊艇到肮髒的垃圾船。有人說在英國所有能漂浮的東西,全都去了英吉利海峽。
德軍坦克部隊的士兵們,趴在他們的坦克上,喝著正宗的法國香檳,他們看著英國人在海上
漂呀漂呀,一個個樂得哈哈大笑。
5月27日,英國撤走了7669人。
5月28日,英國撤走了17804人。
5月29日,英國撤走了47310人。
5月30日,英國撤走了53823人。
德國人對此一無所知。這時德國空軍開始出動了,可是英吉利海峽一帶全是濃雲飄動,吞沒了天地間的一切,根本無法投彈。就是在這幾天,上帝站到了英國一邊。
6月3日深夜,德軍開始進攻了,可是聯軍已經撤回了346000人,在海灘上抵抗的隻有4萬法國士兵。
古德裏安將軍發現向德軍投降的法軍士兵,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微笑。
6月4日,丘吉爾在下院發表演說:“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海灘上戰鬥,我們將在登陸地點戰鬥,我們將在農田和街道上戰鬥,我們決不投降。我相信,今天敦刻爾克的撤退,將是明天勝利的開始!”
1944年6月5日,盟軍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在敦刻爾克撤退的35萬英法軍隊成了作戰的主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當選首相,幾乎都是敦刻爾克撤退的官兵。在大選時,他們大聲地疾呼:“公民們,當英國在危難中的時候,你們想知道我在哪裏嗎?我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於是,選票便雪片一樣飛了過去。
所以,曆史學家說,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撤退,這是一次偉大的撤退,因為撤出的是整個英國的未來!
長征路上的故事
1935年1月,遵義會議之後,毛澤東開始親自指揮中央紅軍,可是紅軍的處境是十分危險的,蔣介石的幾十萬大軍,已經將紅軍團團圍住了。
1月中旬,蔣介石調動了150個團的兵力,從四麵八方包圍遵義。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領紅軍撤出了遵義,兵分三路向土城和赤水進發。敵人四個旅從後麵追來,紅軍西進首次渡過赤水河。
當時紅軍提出的口號是:我們必須準備走大路,必須準備走小路。我們必須準備走直路,也必須準備走彎路。我們決不能損壞財物,因為我們還可能回來。這些口號使紅軍戰士明白了毛澤東的戰略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