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許婚姻正是愛情的墳墓,瑣事消磨了感情,而未得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徐誌摩和陸小曼之間始終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與摩擦。徐誌摩為工作之便,欲遷往北京,陸小曼出於多種考慮不願同往;而陸小曼和翁瑞午關係密切,不拘小節,又引徐誌摩猜疑。1931年下半年,陸小曼本來已經改變主意,同意搬家,卻沒想到一場意外,她與徐誌摩便天人永隔。
1931年11月19日,徐誌摩為趕上林徽因的講座,堅持在霧天搭乘飛機前往北京,因天氣原因飛機在濟南附近失事,機上兩名機組人員和徐誌摩共三人,無一生還。因飛機墜毀後起火,現場的唯一一件遺物是被徐誌摩裝在鐵匣中的一幅畫作。這是陸小曼畫的山水長卷,之前徐誌摩曾經請人裝裱,並請胡適、賀天健、陳蝶野等人為之題跋,此次攜帶是為了請更多的名人做題跋,但卻就此物是人非。
徐誌摩死後,陸小曼心如死灰,在給徐誌摩的挽聯中稱“欲死未能因母老”,從此她開始為徐誌摩守節,不再出入社交場所,不再跳舞,不再穿顏色亮麗的衣服。而她懷念徐誌摩的方式,一是“遺文編就答君心”,將徐誌摩的著作加以整理,一一出版;二是去實現徐誌摩對她的期許,“做一個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種人”,開始認真學畫,潛心創作。
陸小曼在還未與徐誌摩結婚的時候,就在胡適的介紹下拜劉海粟為師學習人物畫,1930年又在徐誌摩的建議下拜賀天健為師習山水畫,隻是由於身體原因和其他雜務,時斷時續,不很連貫。徐誌摩去世後,她閉門不出,專心學習。後又經淩叔華介紹,隨陳半丁習花鳥。她的書畫創作始終未停。1929年,她參與了中國女子書畫會的組建籌備工作,後又成為該會最初的會員;1941年她在上海大新公司樓上開辦個人畫展,展出作品一百多幅。新中國成立後,她依然堅持創作,1956年加入了上海中國畫院,成為專業畫師。陸小曼天賦極高,又得名師指點,作品畫風清麗,格調淡雅,頗受名家好評。近些年藝術品市場對於陸小曼的關注度日漸升高,她的畫作屢屢在拍賣活動中賣出高價,漸漸成為民國女畫家中的代表人物。
陸小曼於文字創作方麵,雖然不似繪畫般專注投入,但其天賦於所發表的零星文章中亦可窺見。《小曼日記》穠麗大膽,小說《皇家飯店》人物鮮活,為徐誌摩作品所作的幾篇序言,寥寥數言可見情深。若她專心創作,當亦可大成。
本書的編纂,旨在為陸小曼正名,將陸小曼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展示給大家。她不是誰的依附,她因其才情亦可於文藝史中立足。關於陸小曼的文字已多有類似的圖書,柴草先生所編輯的《陸小曼文存》等書,實在珠玉在前,難以超越;然而本書中陸小曼的畫作,應該是第一次這麼集中地展現出來,編者在搜集過程中確費了頗多心思。當然,陸小曼畫作多有贈人及售賣,許多為私人所藏不曾為世人所知,又因時光相隔,編者能力所限,所以難免遺漏或是混入偽作。遺憾難免,隻能安慰一句留待後來補缺。
編者
但也許婚姻正是愛情的墳墓,瑣事消磨了感情,而未得到的才是最美好的。徐誌摩和陸小曼之間始終存在各種各樣的矛盾與摩擦。徐誌摩為工作之便,欲遷往北京,陸小曼出於多種考慮不願同往;而陸小曼和翁瑞午關係密切,不拘小節,又引徐誌摩猜疑。1931年下半年,陸小曼本來已經改變主意,同意搬家,卻沒想到一場意外,她與徐誌摩便天人永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