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以上介紹,你是不是已經對互聯網行業有一個大略的了解了呢?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進入這個行業呢?使用網絡招聘渠道進入互聯網行業無疑是高效低成本的選擇。
除了傳統的信息獲取渠道如全國性綜合招聘網、地方性綜合招聘網、校園招聘、學校就業網外,互聯網行業在招聘模式上,會更加積極地嚐試新技術、新模式。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微博招聘、商務社交網站招聘等新型網絡招聘模式的出現,讓互聯網求職更方便。
網絡特別求職渠道整理:
(1)互聯網公司官方招聘頻道。
(2)微博br商務社交平台企業賬號、高管賬號,如新浪微博、大街網企業公共主頁、人人公共主頁等。
(3)以職業興趣為中心的圈子:如UCD中國、產品經理。
這裏以大街網為例,來說說為什麼社交招聘是未來網絡招聘的發展之路。分析國內各大社交網站,我們可以看出,目前中國的社交網站大多還停留在娛樂至上的時代,各種娛樂應用占據了人們在社交網絡的碎片化時間,並未發揮出社交網絡的價值。而在國外,商務性社交網絡正如火如荼。以Linkedin為代表的商務型社交網站,真正地把社交關係變成了商業網絡,使得社交人脈真正體現了實用價值。Linkedin的成功,寓示著一種全新的社交網絡商務化時代即將到來。商務與招聘型SNS網站在中國雖然幾乎還是一項空白,但是進入與發展門檻並不低。如果不是專注於社交網絡與招聘行業,沒有一群真正懂得社交網絡以及對中國互聯網應用極其熟悉的團隊,恐怕還是很難達到預期目標。而大街網顛覆中國社交網站娛樂至上的傳統,專注於社交網絡的商務化,將大大加快中國進入這個時代的步伐。
有趣的是,大街網以實名用戶與真實商務社交關係為基礎,以職業發展、商業拓展、行業交流為驅動的社交人脈網絡平台,被稱為中國的Linkedin,而它的創始人王秀娟卻稱大街網與Linkedin有很多不同。主要特征在於:Linkedin以高端人群為主,而大街網以低端為切入點,從大學生開始切入,再推演到畢業之後的3~5年的小白領群體;同時在人脈推薦方法、跟職位相關的撮合模型方麵,更像國內大家比較熟悉的豆瓣。這種以目前國內網絡應用群體的特點切入的方式,真正吃透了國內商務型SNS發展的關鍵節點,有機會走出與Linkedin不同,但能達到同樣目的的路子來。
如果對大街網兩年的發展脈絡進行關注及梳理,可以看出:大街網專注於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商務領域信息交互、商務需求表達與個性化的需求。這一特點順應了中國人脈關係的傳統及當前人們對商務人脈的應用期待。而依托對互聯網新技術應用的優勢,經過兩年的商務人脈領域的建立與探索實踐,目前已成為中國領先的利用人脈進行商務拓展的SNS招聘應用平台,中國特色的商務人脈平台初具規模。
看來,Linkedin的成功,在中國是完全有理由被複製的。不過,從大街網搭建適合中國土壤的人脈帝國來看,Linkedin模式如果成功走上中國“大街”,並不會是簡單的中國Linkedin,而依然會是有著濃鬱特色的、中國式的“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