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培養寶寶的良好品行(1 / 3)

在改變寶寶對媽媽過度依戀時,最重要的是媽媽的決心,絕不能因為寶寶的哭鬧而放棄。

2

讓寶寶學會等待

2~3歲的寶寶往往脾氣急躁,如果不能馬上得到想要的東西,就會發火。讓寶寶學會等待,是對寶寶性格的一種磨煉,同時也可以讓寶寶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培養為他人著想的品質。

例如,媽媽正在做飯,但是寶寶早已饑腸轆轆,這時千萬不要給他吃零食。為了讓寶寶學會等待,可以要寶寶來當“助手”,看看桌子擺好沒有,幫助清洗裝菜的盤子等。寶寶一麵忙碌,一麵耐心地等待,這樣開飯時寶寶不僅胃口好,而且通過幫忙也會知道媽媽做飯不容易。

有時,寶寶看見別的小朋友手裏有個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人家又不放手。這時媽媽應當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去注意其他好玩的東西。

在兒童遊樂園中上滑梯,坐碰碰車,坐飛機等都要經過排隊或者買票才可以玩。有時人很多,要排隊才能輪到,要教導寶寶耐心等待,從小培養遵守秩序的好品質,學會和其他小朋友一同享受玩的快樂。

3

讓寶寶學會愛與被愛

寶寶到了2~3歲時,就應該知道愛是必須與他人分享的道理。而現在的大多數寶寶是獨生子女,沒有弟弟或妹妹分享爸爸媽媽的愛,所以要想讓寶寶學會愛與被愛是相當不容易的。盡管如此,爸爸媽媽還是要努力讓寶寶逐漸學會愛與被愛,因為這對於寶寶的成長是有益的。否則,等寶寶長大以後,那份獨占的愛突然被分割時,心理上就會受到一定的打擊。

寶寶原來所獨占的愛雖被分割,但在2~3歲寶寶的心靈中,有另一種愛已經開始悄悄萌芽了,寶寶開始尋找愛的對象。因為愛的本身就有兩個方麵,那就是“愛”與“被愛”。學會了愛與被愛之後,將會大大改善寶寶的情緒,使寶寶在接受爸爸媽媽的愛的同時,知道也要付出自己的愛。

4

讓寶寶不再膽怯怕生

有的寶寶雖然長得虎頭虎腦,在家裏天不怕地不怕,但有生人來訪,或是跟著爸爸媽媽出去時,常常會緊緊地拽著媽媽或爸爸的手,躲在媽媽或爸爸身後不敢見人,更別說和生人打招呼了。就是有其他小朋友要和他玩,寶寶也會縮頭縮腳,不如意時還可能哭鬧不止。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來講,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沒有膽怯怕生的現象,對誰都會給予燦爛的微笑,也很樂意被周圍的叔叔阿姨們抱出去玩。但是到了6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就開始怕生人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寶寶的識別能力越來越強,在能夠區分熟人與生人或能夠分辨熟悉的環境和新環境時,如果碰到陌生人或者新環境,就可能會哭鬧,而且這種情況一般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到了2歲以後,這種膽怯怕生的生理現象就會逐步改變,寶寶會逐漸喜歡和別人交往,特別是同年齡的小朋友。如果寶寶到了2歲以後還怕生膽怯,甚至比小的時候更加嚴重,那就要從這方麵尋找原因了。

在改變寶寶對媽媽過度依戀時,最重要的是媽媽的決心,絕不能因為寶寶的哭鬧而放棄。

2

讓寶寶學會等待

2~3歲的寶寶往往脾氣急躁,如果不能馬上得到想要的東西,就會發火。讓寶寶學會等待,是對寶寶性格的一種磨煉,同時也可以讓寶寶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培養為他人著想的品質。

例如,媽媽正在做飯,但是寶寶早已饑腸轆轆,這時千萬不要給他吃零食。為了讓寶寶學會等待,可以要寶寶來當“助手”,看看桌子擺好沒有,幫助清洗裝菜的盤子等。寶寶一麵忙碌,一麵耐心地等待,這樣開飯時寶寶不僅胃口好,而且通過幫忙也會知道媽媽做飯不容易。

有時,寶寶看見別的小朋友手裏有個好玩具,很想玩一下,但人家又不放手。這時媽媽應當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讓寶寶去注意其他好玩的東西。

在兒童遊樂園中上滑梯,坐碰碰車,坐飛機等都要經過排隊或者買票才可以玩。有時人很多,要排隊才能輪到,要教導寶寶耐心等待,從小培養遵守秩序的好品質,學會和其他小朋友一同享受玩的快樂。

3

讓寶寶學會愛與被愛

寶寶到了2~3歲時,就應該知道愛是必須與他人分享的道理。而現在的大多數寶寶是獨生子女,沒有弟弟或妹妹分享爸爸媽媽的愛,所以要想讓寶寶學會愛與被愛是相當不容易的。盡管如此,爸爸媽媽還是要努力讓寶寶逐漸學會愛與被愛,因為這對於寶寶的成長是有益的。否則,等寶寶長大以後,那份獨占的愛突然被分割時,心理上就會受到一定的打擊。

寶寶原來所獨占的愛雖被分割,但在2~3歲寶寶的心靈中,有另一種愛已經開始悄悄萌芽了,寶寶開始尋找愛的對象。因為愛的本身就有兩個方麵,那就是“愛”與“被愛”。學會了愛與被愛之後,將會大大改善寶寶的情緒,使寶寶在接受爸爸媽媽的愛的同時,知道也要付出自己的愛。

4

讓寶寶不再膽怯怕生

有的寶寶雖然長得虎頭虎腦,在家裏天不怕地不怕,但有生人來訪,或是跟著爸爸媽媽出去時,常常會緊緊地拽著媽媽或爸爸的手,躲在媽媽或爸爸身後不敢見人,更別說和生人打招呼了。就是有其他小朋友要和他玩,寶寶也會縮頭縮腳,不如意時還可能哭鬧不止。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來講,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沒有膽怯怕生的現象,對誰都會給予燦爛的微笑,也很樂意被周圍的叔叔阿姨們抱出去玩。但是到了6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就開始怕生人了。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寶寶的識別能力越來越強,在能夠區分熟人與生人或能夠分辨熟悉的環境和新環境時,如果碰到陌生人或者新環境,就可能會哭鬧,而且這種情況一般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到了2歲以後,這種膽怯怕生的生理現象就會逐步改變,寶寶會逐漸喜歡和別人交往,特別是同年齡的小朋友。如果寶寶到了2歲以後還怕生膽怯,甚至比小的時候更加嚴重,那就要從這方麵尋找原因了。

2歲以後的寶寶之所以仍然膽怯怕生,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寶寶小時候沒有得到充分的愛,或者爸爸媽媽經常吵吵鬧鬧缺乏和睦,使寶寶缺乏安全感,從而怕生膽怯;二是寶寶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跟爸爸媽媽在一起,爸爸媽媽很少給寶寶提供與生人特別是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機會;三是寶寶可能長期和保姆或者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媽媽很少有時間照顧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