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有氣魄①,方②做得事成,於世間禍福得喪利害方敵得去,不被他恐動③。若無氣魄,便做人衰颯懾怯④,於世間禍福利害易得恐動。(卷52)
注 釋
①氣魄:氣概,魄力。②方:才。副詞。③恐動:驚恐擾動。④衰颯(shuāisà):頹廢衰敗。懾怯(shèqiè):膽小害怕。
然人所稟①氣亦自不同:有稟得盛者,則為人強壯,隨分亦有立作②,使之做事,亦隨分做得出。若稟得弱者,則委靡巽懦③,都不解④有所立作。唯是養成浩然之氣,則卻與天地為一,更無限量!(卷52)
注 釋
①稟:領受,承受。②隨分:隨意,隨時。立作:作為。③委靡:頹唐,不振作。巽懦(xùnnuò):卑順,怯懦。④解:會,能。
道義是虛底①物,本自②孤單;得這氣帖③起來,便自張主④,無所不達。(卷52)
注 釋
①底:同“的”。②本自:本來就,一向是。③帖:襯托。④張主:發揮主體作用。
天地間道理,有局定①底,有流行②底。(卷65)
注 釋
①局定:限製,固定。②流行:流動,運行。
天地間無兩立①之理,非陰勝陽,即陽勝陰,無物不然②,無時不然。寒暑晝夜,君子小人,天理人欲。(卷65)
注 釋
①立:樹立。②然:如此,這樣。
有是理,便有是氣;有是氣,便有是數①,蓋數乃是分界限②處。(卷65)
注 釋
①數:命運。②界限:事物的分界。
天下之理,單便①動,兩便靜。且如男必求女,女必求男,自然是動。若一男一女居室後,便定。(卷65)
注 釋
①便:於是。
陰陽者,造化之本,所不能無,但有淑慝①之分。(卷69)
注 釋
①淑慝(shūtè):善惡,好壞。
大底物事①也不會變,隻是小小底物事會變。(卷79)
注 釋
①物事:事情。
太極分開隻是兩個陰陽,括①盡了天下物事。(卷94)
注 釋
①括:包括,囊括。
太極隻是個極好至善①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極,物物有一太極。(卷94)
注 釋
①至善:最好。
天地陰陽變化之機①,日月星辰運行之度②,各有成說,而未可以立談③判也。(卷97)
注 釋
①機:事物變化之所由。②度:法度。③立談:比喻時間短暫。
隻是晝夜運而無息①者,便是陰陽之兩端;其四邊散出紛擾②者,便是遊氣③,以生人物之萬殊。某常言,正如麵磨④相似,其四邊隻管層層撒出。正如天地之氣,運轉無已⑤,隻管層層生出人物;其中有粗有細,故人物有偏有正,有精有粗。(卷98)
注 釋
①息:停息,停止。②紛擾:紛亂騷擾。③遊氣:浮動的本體。④麵磨:用來磨麵的石製圓形工具。⑤已:停止。
人若有氣魄①,方②做得事成,於世間禍福得喪利害方敵得去,不被他恐動③。若無氣魄,便做人衰颯懾怯④,於世間禍福利害易得恐動。(卷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