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華詠春拳概述(一)(1 / 1)

中華詠春拳被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甚至有許多修習其他拳種的武術家以及武術愛好者也在改練或接受著詠春拳。這是因為人們在認識詠春拳的拳理和結構時,發現詠春拳是非常符合現代人體運動科學理論的拳術,且通過科學的訓練可使修習者達到相對完美的境界,並使人從中悟到其他武術門派及支係拳術所遇到的拳術問題。

人體,由於生理原因,體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漸衰退,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些所創的拳術中一些以倚靠氣力為主的拳法,功力必隨著修習者年紀的增長而走下坡路,因此,拳術在千百年來的進化和發展中,假如能創造一套節省體力的拳法,減小受年老體能衰退的影響,便可使中國拳術科學地前進一步,這是拳術在發展的裏程中各拳家所期望的。詠春拳便是創拳者悉心鑽研、成功地創造出適合此法的拳術。

詠春拳的招式結構、拳理和攻守技術博大精深,這種拳術把人體肌肉特征、骨骼結構、力學原理、思想和力量的潛能都融會在一起,可以發揮出人類搏擊的最高境界。如果修習者能領略及掌握其理論,深入研究,不斷練習,即可感受其中奧秘,必然會心神陶醉,欲罷不能,得到最大的滿足和享受。這些體會是無法用言語來敘述的,唯親身體驗方可感受其中奧妙。

本書內容主要介紹中華的理論與實踐內容,有關於詠春基本常識限於篇幅不作論述,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參閱詠春其他相關的圖書內容。

第一節 詠春拳概述

中華詠春拳究竟源於何處,從現在的資料或一些年長詠春拳者處僅可以追溯愈百年的曆史。從佛山走出去的詠春拳傳人,其中人們所熟知的葉問,從佛山移居香港,在其教學詠春拳的生涯中,曾教導出很多傑出的詠春拳弟子,這其中就有李小龍。李小龍在隨葉問師傅及師兄黃淳梁習得詠春拳後,將詠春拳的特質加進自創的截拳道中,因當時李小龍功夫片的影響與影視的傳播力,使李小龍學練過的詠春拳讓世人另眼相看。同時,葉問先生(以及其他佛山詠春拳師)當年初到香港時又培養了不少詠春傳人,而傳人們又將詠春拳傳授給了其他愛好者。恰好葉問所居的香港有著對外交流的優越地理位置,從而使詠春拳更易於傳播至世界各地。後由於葉問年事已高,便不再授徒,由其傳人和再傳人繼續教習詠春至今。同一時期,也有佛山其他走出去的詠春拳師傅們傳播著詠春,這使詠春拳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也推動了各地武術家對詠春拳的交流,使接觸詠春拳的拳者越來越多。

由於中華詠春拳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人們也開始對詠春拳的源流及發展愈發想了解。由此,關於詠春拳的源流傳說也逐漸多了起來。這裏我們也為了方便讓詠春拳者了解詠春,便一起回顧一下詠春拳的源流。事實上,有些關於詠春拳的源流也隻是傳說,當今的詠春拳各支係傳人們無人能拿出確切的文字、實物依據來證實詠春拳最早的創拳者或傳人是什麼人,如何將詠春拳傳下來的。因為無確切依據,所以有關詠春拳之說也可認為是傳說或據說。因此,這就形成了曆代詠春拳的傳人們對詠春拳的起源、創始人、傳承人等等有各種不同的說法。

在此,我們隻能對詠春拳的各種源流進行相關的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