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德水平的下降是醫患關係緊張的主要因素。醫患之間的交往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的不對稱性。醫學是一門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的行業,醫患關係的建立基於患者對醫療方的特殊信任,但首先患者由於醫學知識的欠缺,即使其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受到損害,自身很難舉證。二是醫療體製造成的。我國多年來一直強調醫療機構的事業性和公益性,形成了醫務人員對患者“居高臨下”的不平等關係。仿佛提供醫療服務是對患者的施善行為,患者隻能任其擺布。在醫患互動中,醫方作為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更為主動,因此,醫方因素也成為影響醫患關係的重要方麵。
如今,醫學模式的轉變已經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到今天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醫為和人之道,而非鬥病之學。好多疾病的根源在於患者的情緒,來自一些痛苦,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傷害。被他人理解是一種基本的人類需求,也是醫患關係的支柱和提高治療水平的手段。醫生講話不能刻薄,好多患者都是因為醫生的態度冷漠而對醫藥行業產生了敵意。俗話說:“一句好語三冬暖,一句惡語六月寒。”醫生在麵對患者的時候需要情緒平和,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為患者提供適得其所的服務。
我曾經帶著幾個同仁與我的好友——廣州光孝寺的主持明生大師一起探討過“菩提樹下談和諧醫療”的話題。大師說:“體製的改變需要走慢慢長路,而心態的調整就在當下。”有的醫生說:“我也想做一個好醫生,可是為什麼我們老老實實行醫的人拿著微薄的收入,而那些靠行騙的江湖遊醫卻賺了大錢。”還有的醫生說:“要尊嚴,別學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麵對強大的工作壓力,我們要擁有一個平穩和諧的心態談何容易。麵對不公的社會輿論,我們帶著委屈與無奈的心情工作還能為患者獻上一份發自內心的笑容嗎?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地調整心態,堅守醫生的職業道德操守,堂堂正正做人,紮紮實實工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給每一位醫生心中都種下一顆善心的種子,再通過情感的不斷灌溉,方能修得和諧之心。醫患之間不應該是相互對立的關係,而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其目的是共同對抗疾病,維護健康,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還記得2003年非典時期,醫務人員全力以赴抗病救災,無愧於“白衣天使”的稱號,而患者也能尊重、理解醫生,賦予醫生極高的讚譽。今天,當我們再度審視醫患關係,我們衷心希望,終有一天能讓中國的醫生重新獲得患者們的信任和尊重。
醫德水平的下降是醫患關係緊張的主要因素。醫患之間的交往最大的特點就是:信息的不對稱性。醫學是一門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的行業,醫患關係的建立基於患者對醫療方的特殊信任,但首先患者由於醫學知識的欠缺,即使其在醫療服務過程中受到損害,自身很難舉證。二是醫療體製造成的。我國多年來一直強調醫療機構的事業性和公益性,形成了醫務人員對患者“居高臨下”的不平等關係。仿佛提供醫療服務是對患者的施善行為,患者隻能任其擺布。在醫患互動中,醫方作為擁有信息優勢的一方更為主動,因此,醫方因素也成為影響醫患關係的重要方麵。
如今,醫學模式的轉變已經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到今天的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醫為和人之道,而非鬥病之學。好多疾病的根源在於患者的情緒,來自一些痛苦,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傷害。被他人理解是一種基本的人類需求,也是醫患關係的支柱和提高治療水平的手段。醫生講話不能刻薄,好多患者都是因為醫生的態度冷漠而對醫藥行業產生了敵意。俗話說:“一句好語三冬暖,一句惡語六月寒。”醫生在麵對患者的時候需要情緒平和,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為患者提供適得其所的服務。
我曾經帶著幾個同仁與我的好友——廣州光孝寺的主持明生大師一起探討過“菩提樹下談和諧醫療”的話題。大師說:“體製的改變需要走慢慢長路,而心態的調整就在當下。”有的醫生說:“我也想做一個好醫生,可是為什麼我們老老實實行醫的人拿著微薄的收入,而那些靠行騙的江湖遊醫卻賺了大錢。”還有的醫生說:“要尊嚴,別學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麵對強大的工作壓力,我們要擁有一個平穩和諧的心態談何容易。麵對不公的社會輿論,我們帶著委屈與無奈的心情工作還能為患者獻上一份發自內心的笑容嗎?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地調整心態,堅守醫生的職業道德操守,堂堂正正做人,紮紮實實工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給每一位醫生心中都種下一顆善心的種子,再通過情感的不斷灌溉,方能修得和諧之心。醫患之間不應該是相互對立的關係,而應該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其目的是共同對抗疾病,維護健康,共同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還記得2003年非典時期,醫務人員全力以赴抗病救災,無愧於“白衣天使”的稱號,而患者也能尊重、理解醫生,賦予醫生極高的讚譽。今天,當我們再度審視醫患關係,我們衷心希望,終有一天能讓中國的醫生重新獲得患者們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