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首歌,這以後是沉寂
作者有話要說: 開新文了,和之前和《一花一世界,專職滅花人》同時更。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可能不太討喜,和之前的吐槽風相比,作者特意去借了幾本深沉的書來培養感覺。
估計這會是我最用心的一篇了。
有些慢熱,而且希望字數能多一些,真有喜歡的,就表示一下吧。
就醬。
我什麼都不記得了
不記得哭,不記得笑
不記得如何對此疑惑
不記得什麼是“想”
我獨個在路上走
沒碰到其他,我以為的“同類”
我不記得這是通向哪兒的路
到了頭又該如何
我不記得
自己的相貌
所以我自己也與我無關
我隻知道
這以後是沉寂
是懵懂不清的夢
夢裏的我不記得一切
他走在路上
路前麵是路
終點前麵是終點
這以後是沉寂
終其一生,莫桑都記得這首歌。為什麼呢,莫桑其實是個音癡,哦,不是癡迷的癡,而是癡呆的癡。聽歌聽不懂在唱什麼,不照著歌詞看就覺得一個字都聽不出。然而這首歌卻記得清清楚楚,不僅第一次就能聽出歌詞,而且甚至會唱。
為什麼呢?莫桑這一生明明過得順順遂遂,沒遇過什麼家破人亡、人倫慘劇,有什麼資格,喜歡這種歌呢?
偏偏莫桑就是覺得自己命途多舛,就該喜歡這首歌。因而知道這首歌的朋友都笑話他,說明明是該快快樂樂過日子的,可怎麼就學個電視劇裏的苦情男主角,喜歡這種悲傷的歌呢。
老得時候,莫桑也還是喜歡這首歌。他已經循環播放這首歌很多年了,直到死都沒厭倦。有什麼好厭倦的呢。
莫桑第一次聽得這首的歌的時候,其實還很小,小到就該不知世事,如是知道世事也隻是在無病裝病故作j□j。就是一下喜歡上了這首歌,管他什麼理由。於是莫桑在大街上扒著放這首歌的CD老板去問歌名,心滿意足的問到了,就馬上回家拿攢到的零花錢去買。其實那時候家裏還沒有CD機,莫桑就隻是把CD藏在自己藏玩具什麼的“百寶箱”裏,每晚睡覺的時候小心摸一摸,連外包裝的塑料紙都舍不得打開。
後來家裏買了CD機,莫桑也都舍不得打開,也怕爸媽會覺得小孩子聽這種歌不好,會把他沒收,所以直到MP3流行的時候專門去網上下,那是莫桑隔了好長時間第二次聽那首歌,但是絲毫不覺陌生。
如果非要講得喜歡這首歌的理由的話,其實勉強也能說得出來。但是莫桑不會對別人說。在莫桑的一生裏,很多人都會問為什麼莫桑不管在家裏還是在車上都會放這首歌,不管問的人是莫桑的親人朋友,亦或是最珍惜的妻子,莫桑都會是含糊其辭地應付過去。久而久之,就沒有人會再問了。
其實,隻是因為那首歌的名字吧。
這以後是沉寂。
☆、初始
作者有話要說: 先上這些。大二學生黨,課還是比較多的,盡量保持一天半更一次,要是勤奮的話,一天一次也是有可能的哦。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一個又一次加重了世界人口負擔兼中國人口壓力的小孩在S省的一個沿海小城誕生了。那時他尚不知未來將會麵對什麼,也其實沒什麼可以讓他麵對。他倒是先收獲了人生中的第一件禮物,暫時先被放在他的小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