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何謂潛伏期?傳染病潛伏期的意義是什麼?
答: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開始出現臨床症狀為止的時期稱為潛伏期。每一種傳染病的潛伏期都有一個範圍(最短、最長),掌握潛伏期有助於傳染病的診斷、確定檢疫期。
7.何謂傳染源?傳染源有哪些?
答: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並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稱為傳染源。傳染源包括4個方麵,即患者、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及受感染的動物。
8.何謂傳播途徑?
答: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稱為傳播途徑。
9.我國規定的法定傳染病分幾類?各類傳染病都包括哪些疾病?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3類。①甲類:鼠疫、霍亂。②乙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豬鏈球菌病。③丙類: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棘球蚴病、絲蟲病、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10.各類傳染病的疫情報告時間及管理方法是什麼?
答:①甲類為強製管理的傳染病,城鎮要求發現後2h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係統上報,農村不超過6h。②乙類為嚴格管理的傳染病,城鎮要求發現後6h內上報,農村不超過12h。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和脊髓灰質炎,必須采取甲類傳染病的報告、控製措施。③丙類為監測管理傳染病,要求發現後24h內上報。
11.何謂人工主動免疫?
答:將減毒或滅活的病原體、純化的抗原和類毒素製成菌(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使人體於接種後1~4w產生抗體,稱為人工主動免疫。免疫力可保持數月至數年。
12.何謂人工被動免疫?常用的被動免疫製劑有哪些?
答:①將製備好的含抗體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入易感者體內,使機體迅速獲得免疫力的方法,稱為人工被動免疫。免疫持續時間僅2~3w。②常用製劑有抗毒血清、人血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和特異性高效價免疫球蛋白等。
13.呼吸道隔離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相同病種可同住一室,床間距至少2m,患者一般不能外出,如必須外出,應戴口罩。②接近患者時應戴口罩,必要時穿隔離衣、戴手套。③患者的口鼻、呼吸道分泌物應先消毒後棄去,痰具每日用1000mgbr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④病室每日通風至少3次,空氣用紫外線消毒或噴灑消毒液每日2次,保持適宜的室溫、濕度。
6.何謂潛伏期?傳染病潛伏期的意義是什麼?
答: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起,至開始出現臨床症狀為止的時期稱為潛伏期。每一種傳染病的潛伏期都有一個範圍(最短、最長),掌握潛伏期有助於傳染病的診斷、確定檢疫期。
7.何謂傳染源?傳染源有哪些?
答:病原體已在體內生長繁殖並能將其排出體外的人和動物稱為傳染源。傳染源包括4個方麵,即患者、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及受感染的動物。
8.何謂傳播途徑?
答: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另一個易感者的途徑稱為傳播途徑。
9.我國規定的法定傳染病分幾類?各類傳染病都包括哪些疾病?
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法定傳染病分為甲、乙、丙3類。①甲類:鼠疫、霍亂。②乙類: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人感染豬鏈球菌病。③丙類: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棘球蚴病、絲蟲病、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10.各類傳染病的疫情報告時間及管理方法是什麼?
答:①甲類為強製管理的傳染病,城鎮要求發現後2h內通過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係統上報,農村不超過6h。②乙類為嚴格管理的傳染病,城鎮要求發現後6h內上報,農村不超過12h。其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炭疽中的肺炭疽和脊髓灰質炎,必須采取甲類傳染病的報告、控製措施。③丙類為監測管理傳染病,要求發現後24h內上報。
11.何謂人工主動免疫?
答:將減毒或滅活的病原體、純化的抗原和類毒素製成菌(疫)苗接種到人體內,使人體於接種後1~4w產生抗體,稱為人工主動免疫。免疫力可保持數月至數年。
12.何謂人工被動免疫?常用的被動免疫製劑有哪些?
答:①將製備好的含抗體的血清或抗毒素注入易感者體內,使機體迅速獲得免疫力的方法,稱為人工被動免疫。免疫持續時間僅2~3w。②常用製劑有抗毒血清、人血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和特異性高效價免疫球蛋白等。
13.呼吸道隔離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相同病種可同住一室,床間距至少2m,患者一般不能外出,如必須外出,應戴口罩。②接近患者時應戴口罩,必要時穿隔離衣、戴手套。③患者的口鼻、呼吸道分泌物應先消毒後棄去,痰具每日用1000mgbr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④病室每日通風至少3次,空氣用紫外線消毒或噴灑消毒液每日2次,保持適宜的室溫、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