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①濕度是空氣中含水分的程度。相對濕度一般是指病室濕度,即單位體積的空氣中,一定溫度條件下所含水蒸氣的量與其達到飽和時含量的百分比。②病室的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
9.濕度過高或過低對病人有何影響?
答:濕度過高或過低都會給人帶來不適感。①濕度過高,蒸發作用減弱,可抑製出汗,病人感到潮濕、氣悶,尿量增加,腎髒負擔加重。②濕度過低,空氣幹燥,大量水分蒸發,引起口幹舌燥,煩渴,咽痛,對呼吸道疾患和氣管切開病人尤為不利。
10.病室內為什麼要保持安靜?護士要做到哪四輕?
答:①人患病時,對噪聲的適應能力降低,噪聲會使病人感到疲倦、不安,影響其睡眠與休息。有效地降低和減少噪聲的產生,有利於病人的康複。②護士要做到說話輕(語調溫柔,吐字清晰);走路輕(腳步輕巧,穿軟底鞋);操作輕(動作輕穩,避免器械碰撞,推車輪軸應經常滴潤滑油);關門輕(病室的門及椅腳應釘橡膠墊,門窗要輕開輕關)。
11.世界衛生組織對醫院噪聲標準的規定有哪些?
答:白天病室較理想的強度是35~40dB。噪聲強度在50~60dB時,即能產生相當的幹擾。突發性噪聲,如爆炸聲、警報聲等,其頻率高、音量大、雖然持續時間短,但當其強度高達120dB以上時,可造成高頻率的聽力損失,甚至永久性失聰。個體長時間處於90dB以上高音環境中,能導致耳鳴、血壓升高、血管收縮、肌肉緊張,並出現焦躁、易怒、頭痛、失眠等症狀。
12.病室內常通風的好處有哪些?
答:①通風可保證室內的空氣新鮮,變換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刺激皮膚血液循環,刺激汗液蒸發及散熱,增加病人舒適感。②降低室內空氣汙染和空氣中微生物的密度。③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傳播與發病。④防止氧氣不足。
13.何謂護患關係?
答:護患關係是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產生和發展的一種工作性、專業性和幫助性的人際關係。其特征為護理人員對病人表達接納、信任、了解、誠實和同情等。
14.護士的舉止要求包括哪幾方麵?
答:主要包括手姿、立姿、坐姿及走姿。①護士的手姿應雙手持物,行進平穩,保持重心,身體挺拔。②護士的立姿應挺胸、含頜、目視前方,雙手自然下垂,相握於胸前,雙腿並攏而腳尖稍微分開,頭、頸和腰呈直線。③護士的坐姿應上身挺直,兩肩稍後展,兩腿並攏後收。④護士的走姿應腳尖向正前方,腳跟先落地,收腹挺胸,兩眼平視,雙肩放平略後展。
15.何謂護患溝通?
答:護患溝通是指處理護患之間人際關係的主要內容,是一種以治療性溝通為重要模式的複雜過程。護士在從事護理工作的過程中,由於其工作性質、職能範圍等方麵的特點,需要與病人、家屬、醫療保健機構醫務人員及社區人員,為共同維護健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而進行溝通。
答:①濕度是空氣中含水分的程度。相對濕度一般是指病室濕度,即單位體積的空氣中,一定溫度條件下所含水蒸氣的量與其達到飽和時含量的百分比。②病室的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