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25章 兩張嘴巴的功能(3 / 3)

“二是有一定的範圍,這種範圍如同一個個的圓圈,圓圈有大有小,有獨立的部分,也有交叉的部分;或者說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相同的部分;也可能是大圓裏麵套小圓,小圓裏麵再套圓,這種上下左右相互重疊和交叉,就構成了場。官場從時間角度上講,有古代官場、近代官場、現代官場。從空間角度上講,有外國官場、中國官場、上層官場、基層官場。

“凡是對中國傳統社會了解多一些的人,都知道官的重要。清末人歐陽钜源這樣寫到:官之位高矣,官之名貴矣,官之權大矣,官之威重矣,五尺童子皆能知之……士人因此對做官趨之若騖,阿Q因此見了官腿就發軟,民間因此也就有了形形色色的官崇拜習俗。

“中國的思想家和有見識的史學家都很重視這個社會階層,關注官本位給中國社會方方麵麵打下的深刻烙印。胡適認為,中國舊社會裏最重要的一種製度與勢力,是官。魯迅認為,中國人有一種魂靈叫官魂,那魂靈就在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

“先哲們的話是極富洞察力的,他們一下子捏住了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的一根神經:官僚製度。正是這個製度,造就了擁有巨大勢力的社會階層――官,形成了以官為軸心和主要活動者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圈子――官場。

“官權、官職、官威、官勢、官名、官製、官話、官腔、官譜、官派、官箴、官訣、官習、官俗、官仆、官親、官場病、官樣文章、官場教科書……這林林總總的官場現象,構成了中國傳統社會中一道獨特、厚重、百態紛呈的官場景觀。”

“那官場到底是什麼?”我說。

老黎耐心地說:“官場就是權力的集散地。在官場中,一切關係都是權力關係,或可以還原為權力關係。權力支配著一切,也製約著一切。如果說,有了權力,便可以施惠或者加害於他人,那麼,這一點於官場則為尤甚。

“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其實就是權大一級壓死人;而所謂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則說明做官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攫取和使用權力。的確,沒有什麼地方能比官場包突出地體現權力的至高無上和誘惑無窮。同樣,也沒有什麼人,能比官員更知道和熟悉如何使用和贖買權力。權力的贖買頻繁地發生在官場上,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剛才你提到了官本位,何謂官本位?”我說。

老黎喝了一口茶,說:“官本位其實就是權力本位,它同時也是倫理本位。因為倫理治國的原則是:兒子服從老子、妻子服從丈夫、下級服從上級、全國服從皇帝。這其實是把所有的倫理關係都介紹成了權力關係;或者說,把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道德關係轉換成了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權力關係。實際上正如兒子不能反抗老子,民眾也不能反抗官員,因為官員也是他們的父母。

“於是權力本位和倫理本位便可以集中表現為官本位。官成了本位,官場也就成了榜樣。因此,如果官場中的權力是可以贖買的,那麼,社會生活中的所有權力也就都能贖買。如果官場中權力的贖買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那麼,社會上所有的人便都會習以為常。也就是說,如果官場上發生了非典,整個社會便都會傳染……”

老黎一番話,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