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對企業投資和政府投資項目提出不同要求,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根據不同情況實行項目核準製和備案製。政府性投資項目仍執行審批製。從這一改變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企業投資項目中,過去企業編製可行性研究報告,其核心目的是為了獲得政府有關部門的審批。今後政府不再直接審批企業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報告,而是強調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性,這就要求企業在投資項目的前期論證中,不是從如何獲得政府審批的角度,而是重點從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的角度進行評估論證。
(2)強調對部分項目要加強國民經濟評價。如關係公共利益、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重大建設項目,都要進行國民經濟評價。
(3)強調有關部門(行業)的《方法與參數》細則應與國家相關政策相統一,需經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審批。新版《方法與參數》覆蓋麵寬,給出的參數指標對於指導企業和行業項目較寬泛,這就需要有關部門(行業)的相關細則進一步完善並與國家的政策相統一。
(4)加強了對融資渠道、融資方案及資金成本的分析指導,進一步拓寬企業投資項目的融資渠道。項目的融資方式和成本與項目的效益密切相關,因此新版《方法與參數》對融資主體和融資方式的選擇、項目資金來源的合理劃分、資金成本分析及方法、融資方案對項目的效益與生存能力的影響、優化融資方案應當注意的方麵等內容進行了深化、補充和完善。
(5)加強了對項目不確定性分析及抵抗風險的分析力度,在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階段,預測、預報、預警項目潛在的風險尤為重要。提高風險分析力度,以提示項目可行性研究人員和項目投資決策人員提高風險意識,建立和健全風險決策機製,為項目全過程風險管理奠定基礎。新版《方法與參數》增加了敏感度和臨界值2個指標,使敏感性分析結果量化,操作性更強。強調風險分析,主要識別經濟風險的基本因素,規範風險分析的過程與分析方法,借鑒世界銀行的經驗,提出風險等級矩陣分類法,提出風險的應對原則,並給出不同的項目應當使用的不同風險分析方法與步驟。
(6)重視並加強了特大項目對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的分析。重大戰略投資項目一般不是由項目業主決策,往往是由中央政府決策。因此,不僅要從項目的層麵考慮項目本身的財務生存能力,更重要的是從區域或國家的層麵考慮項目對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的影響,尤其是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影響。
(7)增加了對收購兼並項目的財務分析及對非盈利項目和一些特殊行業的評價指導。增設了費用效果分析,一方麵能使項目評價的方法更完整,另一方麵可為效果不易貨幣化的項目,特別是一些公共投資項目,提供分析的手段,其結論可為這些項目決策提供依據。(8)引進了銀行係統比較關注的一些財務指標,如利息備付率、償債備付率都是新版《方法與參數》增加的評價參數,使得償債能力指標更符合當前債務融資的實際情況,也與國際通行的指標和財政部考核企業的指標保持一致。
(9)對一些財務報表進行了改進,進一步完善了相關數據的計算方法,對項目經濟評價的財務報表名稱、專業術語方麵加以規範或與企業財務會計相銜接。
應該注意的是,項目財務評價與企業財務報告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他們的分析目的是不同的,項目財務評價是確定項目所需要的資金量、製定籌措方案、分析項目盈利能力、清償能力,為投資決策提供依據,而財務報告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效果、利潤分配、資產利用、資金周轉、財務收支等經營狀況的。其次,項目財務評價和財務報告依據的數字資料和分析的時間長短不同,財務評價以預測數據為基礎,通常要對項目進行15年以上的數據分析,而財務報告通常以當月或當年實際發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再次,財務評價需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進行動態分析,而財務報告不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隻作靜態分析,可見分析方法是不同的。最後,財務評價允許有一定的數據誤差,而財務報告的數據精確度要求是很高的。
(10)不再單獨列出中外合資項目經濟評價方法。
(11)對於企業技改項目給出了較為靈活的評價處理方法。
(摘自餘慶薇:《〈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的思考》,《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7年第11期)【專欄11】
國外項目決策評價範圍的研究現狀
國外項目決策評價範圍的發展,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一)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階段
20世紀50年代以前,微觀效益分析時期。投資項目評價等同於項目財務可行性評價,實行的是投資項目財務評估:分析項目在財務上的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其特點是尋求投資項目帶來最大的企業利潤。在盈利能力分析上,從最初使用投資回收期和簡單投資利潤率等靜態分析指標發展為采用財務淨現值和內部收益率等動態指標作為項目取舍的判斷依據,這一階段的項目評價是分指標單列的逐項評價。
(二)投資項目的經濟評價階段
在財務評價基礎上增加了國民經濟評價,是項目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形成與完善階段。以凱恩斯的經濟理論為代表的福利經濟學進行的是宏觀效益分析,為項目經濟評價體係的產生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投資項目的社會評價階段
20世紀70年代以來投資項目的環境評價、社會評價等理論與方法逐步形成並得到發展。這一階段對項目的綜合評價提出了更高要求,客觀上促使了環境影響評價(Enviroal Impabsp;Asssment,簡稱EIA)的誕生。許多國際性組織如世界銀行等也有相關的環境影響價值評價論述與研究,近幾年來也有學者對投資項目造成的環境影響所進行的價值評價研究進行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