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1 / 3)

鉞按:先生頗注意方藥。《續夷堅誌》卷二載背疽方,並雲:“先君官隴城,疽發於鬢,竟用是捐館。其後還鄉,得此方於家塾,以治他人,遂有百驗之效。感念疇昔,慚恨入地。為人子不知醫,其受禍乃如此。”《元氏集驗方》一書已不傳。《續夷堅誌》中亦多載驗方。除背疽方外,尚有延壽丹,救熏死方,神人方,揩牙方,夢靈丸,可見先生平生之留意醫方也。

編年詩詞 《感興》卷九 自注:“夜宿讀書山作。”詩有“五十三年等閑過”句。故知為本年作。 《晨起》卷三《都運李丈哀挽》卷九 自注:“李丈歿於壬寅夏六月。”《跋紫微劉尊師所畫山水橫披》四首卷十三 自注:“時年八十六。”《李譜》:“按劉至癸醜年九十七,則在此年。”

編年文 《寄庵先生墓碑》卷十七 《資善大夫武寧軍節度使夾穀公神道碑銘》卷二十 《費縣令郭明府墓碑》卷二十八 《忠武任君墓碣銘》卷二十九 按墓誌謂任君卒於壬辰,而任君之子乞碑文有先君棄養十年之語。故知為此年作。

癸卯年。

先生五十四歲。家居秀容。八月在燕京,旋南下,過慶源,九月遊黃華山水簾及谼穀。

複北歸,道出城,拜王若虛墓。冬,複應耶律楚材之請至燕京,枉道弘州視曹。冬季還鄉,經範陽慶源。

《本集》卷五《癸卯歲杏花》詩:“讀書山前二月尾,向陽杏花全未開。”

《本集》卷七《病中》詩自注:“病困食豬動氣而作。癸卯四月二十一日晨起書。”

鉞按:觀此知先生本年春夏間家居秀容也。

《本集》卷三十三《臨錦堂記》:“燕城自唐季及遼為名都,禦苑之西有地焉,深寂古澹,有人外之趣。幕府從事劉公子裁其西北隅為小圃,堂於其中,名之曰臨錦。癸卯八月,公子觴予此堂。”

《淩譜》:“廷堪按:先生北渡後,是年始往燕京。《元史.地理誌》:大都路,元太祖十年克燕,初為燕京路。《太宗紀》:八年夏六月,耶律楚材請立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編集經史,召儒士梁至充長官,以王萬慶趙著副之。編修所者,史也。先生燕中之行,蓋為史事。又集中有《贈趙仁甫》詩,《元史.儒學傳》:趙複、字仁甫,德安人。太宗伐宋,掛俘籍,姚樞脫之以歸。複至燕,學子從者百餘人。元好問文名擅一時,其歸也,複贈之言,以博溺心末喪本為戒。考先生至燕在是年,則贈複詩亦當作於是年。詩雲:

‘江國辭客多,玉骨無泥塵。軒昂見野鶴,過眼無雞群。’又雲:‘老來詩筆不複神,因君兩詩發興新。都門回首一大笑,袖中知有江南春。’其稱之不過如此。則知複所言者,先生亦未必以為然也。”鉞按:《本集》卷一《贈答劉禦史雲卿》詩雲:“我觀唐以還,斯文有伊周。開雲揭日月,不獨程張儔。聖途同一歸,論功果誰優。戶牖徒自開,膠漆本易投。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韓歐。”可見先生推挹韓歐,以為其有功聖道,不讓程張。趙複為理學家,宜其與先生不能深相契合也。

鉞按:先生頗注意方藥。《續夷堅誌》卷二載背疽方,並雲:“先君官隴城,疽發於鬢,竟用是捐館。其後還鄉,得此方於家塾,以治他人,遂有百驗之效。感念疇昔,慚恨入地。為人子不知醫,其受禍乃如此。”《元氏集驗方》一書已不傳。《續夷堅誌》中亦多載驗方。除背疽方外,尚有延壽丹,救熏死方,神人方,揩牙方,夢靈丸,可見先生平生之留意醫方也。

編年詩詞 《感興》卷九 自注:“夜宿讀書山作。”詩有“五十三年等閑過”句。故知為本年作。 《晨起》卷三《都運李丈哀挽》卷九 自注:“李丈歿於壬寅夏六月。”《跋紫微劉尊師所畫山水橫披》四首卷十三 自注:“時年八十六。”《李譜》:“按劉至癸醜年九十七,則在此年。”

編年文 《寄庵先生墓碑》卷十七 《資善大夫武寧軍節度使夾穀公神道碑銘》卷二十 《費縣令郭明府墓碑》卷二十八 《忠武任君墓碣銘》卷二十九 按墓誌謂任君卒於壬辰,而任君之子乞碑文有先君棄養十年之語。故知為此年作。

癸卯年。

先生五十四歲。家居秀容。八月在燕京,旋南下,過慶源,九月遊黃華山水簾及谼穀。

複北歸,道出城,拜王若虛墓。冬,複應耶律楚材之請至燕京,枉道弘州視曹。冬季還鄉,經範陽慶源。

《本集》卷五《癸卯歲杏花》詩:“讀書山前二月尾,向陽杏花全未開。”

《本集》卷七《病中》詩自注:“病困食豬動氣而作。癸卯四月二十一日晨起書。”

鉞按:觀此知先生本年春夏間家居秀容也。

《本集》卷三十三《臨錦堂記》:“燕城自唐季及遼為名都,禦苑之西有地焉,深寂古澹,有人外之趣。幕府從事劉公子裁其西北隅為小圃,堂於其中,名之曰臨錦。癸卯八月,公子觴予此堂。”

《淩譜》:“廷堪按:先生北渡後,是年始往燕京。《元史.地理誌》:大都路,元太祖十年克燕,初為燕京路。《太宗紀》:八年夏六月,耶律楚材請立編修所於燕京,經籍所於平陽。編集經史,召儒士梁至充長官,以王萬慶趙著副之。編修所者,史也。先生燕中之行,蓋為史事。又集中有《贈趙仁甫》詩,《元史.儒學傳》:趙複、字仁甫,德安人。太宗伐宋,掛俘籍,姚樞脫之以歸。複至燕,學子從者百餘人。元好問文名擅一時,其歸也,複贈之言,以博溺心末喪本為戒。考先生至燕在是年,則贈複詩亦當作於是年。詩雲:

‘江國辭客多,玉骨無泥塵。軒昂見野鶴,過眼無雞群。’又雲:‘老來詩筆不複神,因君兩詩發興新。都門回首一大笑,袖中知有江南春。’其稱之不過如此。則知複所言者,先生亦未必以為然也。”鉞按:《本集》卷一《贈答劉禦史雲卿》詩雲:“我觀唐以還,斯文有伊周。開雲揭日月,不獨程張儔。聖途同一歸,論功果誰優。戶牖徒自開,膠漆本易投。九原如可作,吾欲起韓歐。”可見先生推挹韓歐,以為其有功聖道,不讓程張。趙複為理學家,宜其與先生不能深相契合也。

《本集》卷三十二《趙州學記》:“歲癸卯,真定路工匠總管趙侯,慨然以修複為事。曾不期年,截然一新。八月上丁,諸生釋菜如禮,衣冠俎豆,駸駸乎承平之舊。予過慶源,嚐往觀焉。”

鉞按:慶源,宋府。隸河北西路。金天會七年降為趙州。天德三年改名沃州。元太宗七年複改趙州,治平棘縣。今河北省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