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易三義說。《乾鑿度》雲:‘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變易者其氣也,不易者其位也。’鄭康成曰:‘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按蜥蜴亦稱壁虎,雄體青綠色,背麵有黑色直紋數條,雌色淡褐,體側各有直紋一條,並非“身色無恒,日十二變”。說取它的變來“以易名經”,完全不確。又“日月為易”說,認為“易”字為“日月”兩字構成。按“易”字並不是日月兩字合成,二說亦屬附會。又變易說亦有問題,似本於《易傳》的說法,《易傳》是後起之說。《左傳·昭公二年》韓宣子看見的《易象》還沒有《易傳》,已經稱《易》,可見《易》的取名早於《易傳》。又“一易三義說”,更是後起。三義中簡易的易,讀去聲,與易的讀入聲不合。因此,這四說似乎都不可信。

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裏提出一種新說:

《周禮·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駿謂“三易”之“易”讀若覡,《周易》之“易”讀若陽。夏後首《艮》,故曰《連山》,商人首《坤》,故曰《歸藏》,周人首《乾》,故曰《周易》。周者(周遍之周)之借字,易者昜(陽)之誤字也。帀(周匝)六爻皆昜,故曰“ 昜”。

朱駿聲從《周禮》講太卜掌三《易》來講,三《易》就是夏《易》以《艮》卦為首,《艮》是山,所以稱《連山》;商《易》以《坤》卦為首,《坤》是地,地歸藏萬物,所以稱為《歸藏》;周《易》以《乾》卦為首,《乾》卦棤六爻都是陽爻,周遍六爻都是陽,所以稱為“周陽”,作“周易”是錯的。就三《易》講,他認為“三易之易讀若覡”。覡,音檄,指易巫,是掌管龜卜的。照朱駿聲的說法,那末“易”當改作“覡”,指男巫。按《說文》“覡,能齋宿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那末覡是男巫。管龜卜的另有太卜,不歸男巫管。朱駿聲的說法也不可信。

近人吳汝綸《易說》:“易者,占卜之名。《祭義》:‘易抱龜南麵,天子卷冕北麵。’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記·大宛傳》:‘天子發書易。’謂發書卜也。又武帝輪台詔雲:‘易之,卦得《大過》。’易之,卜之也。說者以簡易、不易、變易說之,皆非。”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論周易二字本詁》引吳汝綸說。又稱:“愚案:《史記·禮書》雲:‘能慮勿易。’亦以易為占。簡易、不易、變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詁,本詁固占卜也。”

照吳汝綸說,易本指龜卜,因稱卜官為易,這是《祭義》中的易字。後來用蓍草占吉凶代龜卜,因稱蓍占為易。《史記·大宛傳》和《禮書》中的易即指蓍占。但龜卜似不稱易,此說還有可疑。如《周禮·春官·大卜》“大卜掌三兆之法”,這是看炙龜甲的兆紋,是龜卜,稱“三兆”,不稱“三易”。又說他“掌三易之法”,那才稱“三易”。是太卜既掌龜卜,又掌蓍占。當時看重龜卜,所以稱他為“太卜”,不稱“太占”。但他已多用占,所以又稱他為“易”,“易”指他掌“三易”說的。先有“三易”,才稱掌“三易”的官為“易”,那末“三易”的取名又有什麼意義呢?

“(四)一易三義說。《乾鑿度》雲:‘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變易者其氣也,不易者其位也。’鄭康成曰:‘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按蜥蜴亦稱壁虎,雄體青綠色,背麵有黑色直紋數條,雌色淡褐,體側各有直紋一條,並非“身色無恒,日十二變”。說取它的變來“以易名經”,完全不確。又“日月為易”說,認為“易”字為“日月”兩字構成。按“易”字並不是日月兩字合成,二說亦屬附會。又變易說亦有問題,似本於《易傳》的說法,《易傳》是後起之說。《左傳·昭公二年》韓宣子看見的《易象》還沒有《易傳》,已經稱《易》,可見《易》的取名早於《易傳》。又“一易三義說”,更是後起。三義中簡易的易,讀去聲,與易的讀入聲不合。因此,這四說似乎都不可信。

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裏提出一種新說:

《周禮·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駿謂“三易”之“易”讀若覡,《周易》之“易”讀若陽。夏後首《艮》,故曰《連山》,商人首《坤》,故曰《歸藏》,周人首《乾》,故曰《周易》。周者(周遍之周)之借字,易者昜(陽)之誤字也。帀(周匝)六爻皆昜,故曰“ 昜”。

朱駿聲從《周禮》講太卜掌三《易》來講,三《易》就是夏《易》以《艮》卦為首,《艮》是山,所以稱《連山》;商《易》以《坤》卦為首,《坤》是地,地歸藏萬物,所以稱為《歸藏》;周《易》以《乾》卦為首,《乾》卦棤六爻都是陽爻,周遍六爻都是陽,所以稱為“周陽”,作“周易”是錯的。就三《易》講,他認為“三易之易讀若覡”。覡,音檄,指易巫,是掌管龜卜的。照朱駿聲的說法,那末“易”當改作“覡”,指男巫。按《說文》“覡,能齋宿事神明也,在男曰覡,在女曰巫”,那末覡是男巫。管龜卜的另有太卜,不歸男巫管。朱駿聲的說法也不可信。

近人吳汝綸《易說》:“易者,占卜之名。《祭義》:‘易抱龜南麵,天子卷冕北麵。’是易者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官。《史記·大宛傳》:‘天子發書易。’謂發書卜也。又武帝輪台詔雲:‘易之,卦得《大過》。’易之,卜之也。說者以簡易、不易、變易說之,皆非。”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論周易二字本詁》引吳汝綸說。又稱:“愚案:《史記·禮書》雲:‘能慮勿易。’亦以易為占。簡易、不易、變易,皆《易》之用,非易字本詁,本詁固占卜也。”

照吳汝綸說,易本指龜卜,因稱卜官為易,這是《祭義》中的易字。後來用蓍草占吉凶代龜卜,因稱蓍占為易。《史記·大宛傳》和《禮書》中的易即指蓍占。但龜卜似不稱易,此說還有可疑。如《周禮·春官·大卜》“大卜掌三兆之法”,這是看炙龜甲的兆紋,是龜卜,稱“三兆”,不稱“三易”。又說他“掌三易之法”,那才稱“三易”。是太卜既掌龜卜,又掌蓍占。當時看重龜卜,所以稱他為“太卜”,不稱“太占”。但他已多用占,所以又稱他為“易”,“易”指他掌“三易”說的。先有“三易”,才稱掌“三易”的官為“易”,那末“三易”的取名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