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繡藝術的審美特征及其核心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廣繡是指傳統手工廣州刺繡,包括了手工刺繡的材料特色、技藝方法、藝術風格、審美方式等方麵。
一、廣繡的工藝特色
對廣繡的認識,目前大多數人還是模糊不清,是否廣州地區的刺繡都屬於廣繡的範疇呢?比如:時下廣州的電腦繡、機繡等是否也是廣繡呢?應該明確地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廣繡是指傳統的手工刺繡工藝,其材料、技藝方法、藝術風格、審美方式等方麵與其他的刺繡都有著極大的區別。
首先在材料使用上,傳統廣繡以真絲綢緞為主作底料,以真絲絨線、金銀線為主作繡線,操作過程更是因為畫中的表現需要選擇絨線的粗細和針法;電腦繡及機繡的應用以產品為主,其底料為產品原材質地,有真絲、化纖、棉布等多種材質,繡線以化纖線為主,整體繡品繡線粗細基本統一。
技藝方法上,傳統廣繡由於以繡畫為主,其麵積較大,因此,必須是上繃架形式,傳統廣繡用燈箱形式描線上圖稿,每繡一幅,描線一次。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廣繡逐漸少部分利用電腦打印稿的方法,再用豐富多變的手工針法去逐一表現畫中的內容,立體感強烈。廣繡之精品手工藝是雙麵繡,一幅作品完成時間至少是幾個月或是一兩年;而電腦繡及機繡一般上竹花箍、鐵花架,電腦自動出圖稿或者是手工用拷貝紙穿孔掃色上圖稿,近年與高科技配合,使用鐳射上圖稿,針法較單一和平整,可以想象,繡線粗細統一,靠機器和軟件編程調節所繡出的產品,其生動性與手工產品是不可比擬的,當然,生產速度、針線的整齊是其優勢所在。
在藝術風格上,傳統廣繡以繡畫為主,直接用手中的絲絨線、金銀線作畫筆去詮釋繡畫,正如清代丁佩在《繡譜》中所言:“以針為筆,以縑素為紙,以絲絨為朱墨鉛黃,取材極約而所用甚廣,繡即閨閣中之翰墨也”。通過豐富的針法工藝在真絲綢緞上作畫,人物、動物、花草等的表現自成風格,從繡畫的創作到完成,追求的是美感與藝術性;而電腦繡及機繡則是以製作產品為主要功能,其圖稿的表現內容純粹為配合產品而設計,最終目的是增加產品局部裝飾性,尋求滿足市場和顧客的需要。
傳統廣繡與電腦繡及機繡除了材料、技藝、藝術風格不同,其審美方式也截然不同。
二、廣繡藝術的核心魅力
廣繡是一門民間藝術,一幅成功的廣繡畫背後,包含著很多因素與技術,圖稿設計、表達方式、處理手法、配色用絨、針程針法、技藝水平等,廣繡工藝不能淺顯地認為是師傅帶徒弟式的手工操作傳承,更應該是一門嚴謹高雅的民間工藝。在田野調查中,博大精深的廣繡文化使人震撼,它會深深扣動你的心弦,我們的祖先前輩太了不得,其工藝精湛的程度讓人難以置信。比如貌似簡單的“留水路”工藝,這條水路不僅僅是裝飾、區分層次等需要,也包含著高超的工藝技巧,這不是一般的繡工能做到的,這條水路應該包含著一定的刺繡經曆和年份的考驗。
廣繡藝術的審美特征及其核心魅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廣繡是指傳統手工廣州刺繡,包括了手工刺繡的材料特色、技藝方法、藝術風格、審美方式等方麵。
一、廣繡的工藝特色
對廣繡的認識,目前大多數人還是模糊不清,是否廣州地區的刺繡都屬於廣繡的範疇呢?比如:時下廣州的電腦繡、機繡等是否也是廣繡呢?應該明確地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廣繡是指傳統的手工刺繡工藝,其材料、技藝方法、藝術風格、審美方式等方麵與其他的刺繡都有著極大的區別。
首先在材料使用上,傳統廣繡以真絲綢緞為主作底料,以真絲絨線、金銀線為主作繡線,操作過程更是因為畫中的表現需要選擇絨線的粗細和針法;電腦繡及機繡的應用以產品為主,其底料為產品原材質地,有真絲、化纖、棉布等多種材質,繡線以化纖線為主,整體繡品繡線粗細基本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