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即被冊立為皇太子,他是第一人。九歲即位,兩次改元,兩次稱帝,在曆代帝王史上他也是絕無僅有的。一生引以為恥的是曾被外族生擒又得以重返故土,然而幽居冷宮七年韜光養晦一舉奪門成功再登帝位,也該是空前絕後的。在自己三十八歲的一生中,有七年太子,二十二年皇帝和七年幽禁,一年為囚的生涯,這其中有著太多的故事和悲喜。他是幸運的,在朱門宮闕內,他的父皇和母後給了他如同尋常百姓人家的親情、慈愛、疼惜和祝福,沒有過多的苛責與管教,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專情的父皇把全部的愛都給了他和他的母後,所以在他的世界中沒有兄弟爭寵、陰謀構陷和醋海生波。
他又是不幸的,帶著少年壯誌與雄心偉略第一次禦駕出征,沒有期許中的策馬馳飛、所向披靡,有的隻是土木堡血肉橫飛的廝殺場麵,從高高在上的天子一夕之間成為異族蠻夷的階下囚,在凜冽的大漠寒風中滿眼盡是一望無際的淒清苦楚,像一場噩夢。他是幸運的,因為母後的運籌帷幄,他終於得以回朝。可是不幸卻接踵而來,滿心歡喜重歸故裏,然而卻忽聞原本屬於他的龍椅上已經換坐了別人。走的時候是金龍華蓋金光煥彩的禦輦龍車,而回來的時候隻以一頂小轎悄悄抬入南宮。從此,在形同冷宮的破舊殿閣中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漫漫長夜。南宮的日子冷清而寂寞。苦,不僅僅是衣食寢居。還有時時的惶恐與不安,唯恐睡夢之中就會被一條白綾結果了性命,每天晚上閉眼之前總要細細地看一看枕邊之人,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醒來。想過要逃。
可怎麼能逃?夏日裏,他喜歡獨坐樹陰之下,因為小時候,父皇和母後常常抱著他坐在太液池畔的樹陰下乘涼,母後會親手做一碗冰鎮杏仁豆腐喂給他吃。想一想,就覺得暢快極了,仿佛暑氣全無,人也精神起來了。可是,隻是一想而矣。因為第二天,南宮裏所有的樹木都被砍光了。驕陽如火,讓他無處躲藏。新皇帝是怕有人借著繁密的樹枝偷攀進來為他傳遞消息,更怕他借此逃脫。真是太高看自己了。朱祁鎮無聲地笑了,笑容裏有苦澀,有無奈,更有釋然。想想自己走過的三十八年的日子,既有少時不知愁滋味的放縱,身為年輕天子的意氣風發、隨心所欲,也有壯年時失去自由被幽禁一隅的孤寂落寞和淒苦無助,還有痛定思痛、韜光養晦暗中籌謀再奪皇位後的勤政與勞碌。曾經,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
他曾經以為他會帶著這樣的遺憾離開人世,可是上天待他究竟不薄,又給了他重新來過的機會。他笑了,笑得很是燦爛。也許,他算得上是個強者,至少現在,他能夠領悟母後送給他的那幅《雪狼圖》的真正意境了。大明天順八年正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鎮去世,結束了自己跌宕起伏、兩度稱帝、充滿是是非非的一生。而這一天正是他重新執政七周年的日子,在他留下的遺詔中有一條令世人震驚,即由他開始,大明後宮從此廢除宮妃殉葬。也許這是明英宗在經曆過磨難之後對生命的全新領悟與尊重,也許這是他父皇留給他的仁德之舉,他也正因為此,而被後世冠以“仁義”二字。英宗也許早就知道,後世永遠不會將他忘記,因為他的一生注定牽涉了太多的故事。曆史上毀譽參半的孫皇後是他的母親,開創明朝中興之治的宣德大帝是他的父親,既無子嗣又無賢名且身有殘疾的錢氏是他的皇後,與比自己年長十八歲的宮女共同譜寫下不倫之戀的成化皇帝是他的兒子。
天順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皇太子朱見深正式即皇帝位,改明年為成化元年,史稱憲宗。此時盡管宮中尚有錢皇後關於朱祁鎮不是孫太後親生的傳言,但這種傳言並沒有影響新皇帝對孫氏族人的恩寵。朱見深即位後,已故孫太後之兄孫繼宗得到了進一步提拔重用,被委以“提督十二團營兼督五軍營,知經筵事,監修《英宗實錄》”的大任,“朝有大議,必繼宗為首”。以孫繼宗為首的孫氏族人秉承了孫太後“謙謙之心,清者自清,不事張揚”的品格,在監修《英宗實錄》時沒有刻意的誇大孫氏一族在宣德、正統、天順三朝的功績,相反對孫氏一門的記載十分簡單,並力盡客觀。孫繼宗深知物極必反的道理,在恪己奉公的同時一再請辭引退,結果新皇帝“優詔不許”。最終,孫繼宗以八十五歲高齡謝世,死後得享被追贈“郯國公”,諡“榮襄”的尊榮。縱觀中國曆朝曆代,外戚得寵榮耀宗族卻無亂政之謀並最終得以善果的,似乎也僅此一門。由此也從另一個側麵印證了孫太後高潔謙和的品格,她的所言所行真正詮釋了“母儀天下”的內蘊,做到了以寬厚博愛的胸懷來關愛天下臣民,以睿智明達的氣度於禁宮深處運籌帷幄力挽狂瀾維護江山社稷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