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圖總序
經曰:黃帝設八陣之形:車廂、洞當,金也;車工、中黃,土也;烏雲、鳥翔,火也;折衝,木也;龍騰、卻月,水也;雁行、鵝鸛,天也;車輪,地也;飛翼、浮沮,巽也。風後亦演《握奇圖》,雲:“以正合,以奇勝,或合而為一,或離而為八。聚散之勢,節製之度,複置虛實二壘。”力牧以創營圖。其後秦由餘、蜀將諸葛亮,並有陣圖以教人戰。夫營壘教戰有圖,使士卒知進止,識金鼓,其應敵戰陣,不可預形。故其戰勝不複,而應形無窮。兵形象水,水因地而製形,兵因敵而製勝。能與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則其戰陣無圖明矣。而庸將以教習之陣為戰敵之陣,不亦謬乎。
風後握奇壘圖篇第六十三
經曰:自風後至於太公,俱用此法。古之《握奇》,文不滿尺,理隱難明。其範蠡、樂毅、張良、項籍、韓信、黥布,皆用此法,得其糟粕;而霍光、公孫宏、崔浩,亦采其華,未盡其實。今以八陣握奇人數為壘,班布守地闊狹、頃畝,列之如後。
風後握奇外壘篇第六十四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以十人為一火,一千二百五十火。幕亦如之。幕長一丈六尺,舍十人,人守地一尺六寸。十以三為奇,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奇兵。餘八千七百五十人,分為八陣。陣有一千九十三人七分五銖,守地一千七百五十尺,八陣積率為地一萬四千尺,率成二千三百三十三步餘二尺,積率成六裏餘一百七十三步二尺。以壘麵四乘之,一麵得地一裏餘二百二十三步二尺。壘內得地一十四頃一十七畝餘一百九十七步四尺六寸六分,以為外壘。
天陣居乾為天門,地陣居坤為地門。
風陣居巽為風門,雲陣居坎為雲門。
飛龍居震為飛龍門,虎翼居兌為虎翼門。
鳥翔居離為鳥翔門,蛇蟠居艮為蛇蟠門。
天地風雲為四正,龍虎鳥蛇為四奇。
乾坤巽坎為闔門,震兌離艮為開門。
有牙旗,遊隊列其左右。偏將軍居壘門內,禁出入,察奸詐。壘外有遊軍,定兩端。前有衝,後有軸,四隅有輔,以備非常。中壘以三千七百五十人為中壘,守地六千尺,積尺得二裏餘二百八十步,以中壘四麵乘之,一麵得地二百五十步。壘內有地兩頃餘一百步。正門為握奇,大將軍居之。六纛、五麾、金鼓、庫藏、輜重,皆居中壘。
太白營圖篇第六十五
經曰:參七星,伐三星,連體十星為十將軍,西方白虎宿也,主殺伐。此星出而天下秋,草木搖落,有若軍威,故兵出而法焉。
一將一千人,十將一萬人,幕千人,守地一萬六千尺,積尺得二千六百六十六步餘四尺,積步得七裏餘一百四十六步四尺。以營四麵乘之,一麵得地一裏餘三百六步四尺,營內有地一十八頃七十畝餘一百四十三步五尺三寸三分。
地主居坎為地主門,和德居艮為和德門。
高叢居震為高叢門,大炅居巽為大炅門。
天威居離為天威門,大武居坤為大武門。
太簇居兌為太簇門,陰德居乾為陰德門。
四仲為開門,四維為闔門。
外置牙旗、遊隊,四維門置鋪,偏將軍居壘門內,以禁出處,察奸邪。十將幡旗圖禽,以五色五行列之。
右一將,行得水,黑幡,幟旗圖熊,額白腳青。
右二將,行得火,赤幡,幟旗圖鶚,額白腳黃。
右三將,行得木,青幡,幟旗圖熊,額白腳赤。
右四將,行得金,白幡,幟旗圖狼,額白腳黑。
右五將,行得土,黃幡,幟旗圖虎,額白腳白。
左一將,行得水,黑幡,幟旗圖熊,額青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