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記》作者:坐酌泠泠水
【內容簡介】
天上的飛禽,山裏的走獸,河中的魚蝦,地裏的蔬菜,林間的筍蘑……如何把它們做成一道道美食,吃進自己胃裏,是吃貨林小竹來到古代後,整日思考的人生重大問題。
你說什麼?我的美食,吃刁了你的嘴,抓住了你的胃?
呸,那是你的事,跟本姑娘何幹?就算你是好男人也別就這樣賴上我呀!
食髓知味,欲罷不能,是之“知味”也!且看《知味記》。
關於古代美食一篇很好玩的文文
古裝電視劇裏,經常看到類似場景:風沙天,一個戴著鬥笠,披著披風,風塵仆仆的的絡腮胡大漢,闖進一家破敗的客棧。店小二馬上堆著笑上前:客官,您是打尖兒還是住店?
大漢冷眼一撇:額,吃麵~
不多時,熱氣騰騰的大碗肉麵就斷上了桌,大漢開始狼吞虎咽。
看得食指大動了是不是?要不要你也來一碗?好吧。店小二轉身走進了廚房,動作還是夠麻溜兒的,不一會兒,同樣熱氣騰騰的一碗麵也端到你的桌上了。於是,你開始動筷。
慢著!怎麼澆頭沒有大塊的牛肉?
額,不好意思,店小二賠笑道:本朝是禁殺耕牛的。而在古代,也沒有肉牛養殖場供食客大快朵頤。宋、明時期都有明文規定對耕牛的保護。而大明律裏更是規定“私殺耕牛者,杖三十”,如果故意或者數量夠多,那對不住了,您就得流放;這規定一直到清朝中期,回(河蟹)民的大量湧入帶來放牧的牛和吃牛肉習俗,才得以改善。
哎,沒有牛肉,豬肉也行,忍忍吧!且不管這澆頭了。可是這蔥花,我怎麼看也不像小蔥啊?難道……
沒錯,客官您瞧好了,這是大蔥。至於您說的小蔥,不是中原貨,原產西伯利亞,關外種植的少量都送朝廷了,咱這裏還沒有。
好吧,再忍一忍!我要的可是紅湯,辣椒呢?你終於發現了。
小二暈了暈:對不住啊,辣椒現在還在美洲種植呢。一直到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才會帶回歐洲,再隨著傳教士傳入東南亞,然後明朝末年傳入中國,而在我們這兒要吃到辣椒,還得一百年以後的乾隆年間,如果您再等那時來我們這兒吃麵,本店一定免費贈送!
聽到這裏,你有點眩暈:那行那行,我就吃清湯麵吧!我說能不能來點正宗的大蒜,你這蒜也太小太癟了吧?
鄰桌的一書生聞言不禁開口道:《夏小正》曰:十有二月,納卵蒜,此卵蒜,即為此也!我中華僅有此蒜。五百年後的蒜,乃西洋蒜也!
暈!蒜也沒有。你相當不爽!
書生笑道:兄台,休要鬱悶,想我華夏地大物博,能有此許佳料佐麵,已然足矣!拿這個醋來說,產自秦晉之地。自古作坊秘方,不外傳也。如果您早來幾百年的兩漢,那時候別說醋了,您連曲子都撈不著。
那我要吃麵要酸得怎麼辦?你不禁問到。
書生撫掌一笑:《周禮》曰:醯入主醯。醯者,即醋也。那時很少的醋,王室享用。我等草民食麵,乃用青梅調酸也。
你想象著一碗放著當今用於中藥材的“青梅子”的白麵,心裏一陣慎得慌。還好,這個時候,醬油已經普及了。可以打醬油吃。
書生接著道:看這裏,所謂的豬油,乃是《詩》之“凝脂”也!最初也是用來防寒美容。市井小民才不會用於湯麵食用,太貴了!本朝重視農牧,引入安南稻穀,民有富裕,方有餘糧喂豬。也才有了豬油供湯麵使用。
你無奈的吃著麵,覺得有點委屈:怎麼這鹽味兒也不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