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謀劃推翻了一個政權,又參與重建了一個政權,卻並沒有得到什麼,而在某些人看來,他除了掙下一個助紂為虐的陰謀家名聲外,這輩子算是白活了。
他的悲劇還不僅於此,他之前的行為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也算不上是個壞人,他還曾經勸阻過朱棣不要大開殺戒,雖然並沒有成功,卻也能看出此人並非殘忍好殺之輩。
但這並不能減輕他的惡名,因為他畢竟是煽動造反的不義之徒,旁人怎麼看倒也無所謂,最讓他痛苦的是,連他唯一的親人和身邊的密友也對他嗤之以鼻。
永樂二年八月,姚廣孝回到了家鄉長洲,此時他已經是朝廷的重臣,並被封為太子少師,與之前落魄之時大不相同,可以說是衣錦還鄉,但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父母已經去世,他最親的親人就是他的姐姐,他興衝衝地趕去姐姐家,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分享自己的榮耀,但他的姐姐卻對他避而不見(姊不納),無奈之下,他隻好去見青年時候的好友王賓,可是王賓也不願意見他(賓亦不見),隻是讓人帶了兩句話給他,這兩句話言簡意賅,深刻表達了王賓對他的情感:
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姚廣孝終於體會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原先雖然窮困,但畢竟還有親人和朋友,現在大權在握,官袍加身,身邊的人卻紛紛離他而去。
耳聞目睹,都帶給姚廣孝極大的刺激,從此他除了白天上朝幹活外,其餘的時間都躲在寺廟裏過類似苦行僧的生活,似乎是要反省自己以前的行為。
這種生活磨煉著他的身體,卻也給他帶來了長壽,這位隻比朱元璋小七歲的和尚居然一口氣活到了八十四歲,他要是再爭口氣,估計連朱棣都活不過他,有望打破張定邊的紀錄。
但這一切隻是假設,現在已經奄奄一息的他正躺在床上看著自己這位叫朱棣的朋友。
心情複雜的朱棣也注視著姚廣孝,像他這樣靠造反起家的人最為懼怕的就是造反。所以他抓緊了手中的權力,懷疑任何一個靠近他的人,而眼前的這個人是唯一例外的。這個神秘的和尚幫助他奪取了皇位,卻又分毫不取,為人低調,他了解自己的脾氣、性格和所有的一舉一動,權謀水平甚至超過了自己,卻從不顯露,很有分寸。這真是個聰明人啊!
參考消息
姚廣孝挨打
有次姚廣孝前往雲台山辦差,途中路過姑蘇的寒山寺,興致一來便舍了眾人,獨自穿著僧衣上山。在山上遇到一位當地的小官員曹三尹。曹三尹和很多人一樣,也不喜歡姚廣孝,趁著沒有隨從跟在身邊,故意打了姚廣孝二十皮鞭(撻之二十)。不久,姚廣孝的隨員到齊,準備懲處曹三尹,姚廣孝卻不以為意地搖搖頭,做了首詩來調侃自己:“出使南來坐畫船,袈裟猶帶禦爐煙。無端撞著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緣。”
他謀劃推翻了一個政權,又參與重建了一個政權,卻並沒有得到什麼,而在某些人看來,他除了掙下一個助紂為虐的陰謀家名聲外,這輩子算是白活了。
他的悲劇還不僅於此,他之前的行為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也算不上是個壞人,他還曾經勸阻過朱棣不要大開殺戒,雖然並沒有成功,卻也能看出此人並非殘忍好殺之輩。
但這並不能減輕他的惡名,因為他畢竟是煽動造反的不義之徒,旁人怎麼看倒也無所謂,最讓他痛苦的是,連他唯一的親人和身邊的密友也對他嗤之以鼻。
永樂二年八月,姚廣孝回到了家鄉長洲,此時他已經是朝廷的重臣,並被封為太子少師,與之前落魄之時大不相同,可以說是衣錦還鄉,但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父母已經去世,他最親的親人就是他的姐姐,他興衝衝地趕去姐姐家,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分享自己的榮耀,但他的姐姐卻對他避而不見(姊不納),無奈之下,他隻好去見青年時候的好友王賓,可是王賓也不願意見他(賓亦不見),隻是讓人帶了兩句話給他,這兩句話言簡意賅,深刻表達了王賓對他的情感:
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姚廣孝終於體會到了眾叛親離的滋味,原先雖然窮困,但畢竟還有親人和朋友,現在大權在握,官袍加身,身邊的人卻紛紛離他而去。
耳聞目睹,都帶給姚廣孝極大的刺激,從此他除了白天上朝幹活外,其餘的時間都躲在寺廟裏過類似苦行僧的生活,似乎是要反省自己以前的行為。
這種生活磨煉著他的身體,卻也給他帶來了長壽,這位隻比朱元璋小七歲的和尚居然一口氣活到了八十四歲,他要是再爭口氣,估計連朱棣都活不過他,有望打破張定邊的紀錄。
但這一切隻是假設,現在已經奄奄一息的他正躺在床上看著自己這位叫朱棣的朋友。
心情複雜的朱棣也注視著姚廣孝,像他這樣靠造反起家的人最為懼怕的就是造反。所以他抓緊了手中的權力,懷疑任何一個靠近他的人,而眼前的這個人是唯一例外的。這個神秘的和尚幫助他奪取了皇位,卻又分毫不取,為人低調,他了解自己的脾氣、性格和所有的一舉一動,權謀水平甚至超過了自己,卻從不顯露,很有分寸。這真是個聰明人啊!
參考消息
姚廣孝挨打
有次姚廣孝前往雲台山辦差,途中路過姑蘇的寒山寺,興致一來便舍了眾人,獨自穿著僧衣上山。在山上遇到一位當地的小官員曹三尹。曹三尹和很多人一樣,也不喜歡姚廣孝,趁著沒有隨從跟在身邊,故意打了姚廣孝二十皮鞭(撻之二十)。不久,姚廣孝的隨員到齊,準備懲處曹三尹,姚廣孝卻不以為意地搖搖頭,做了首詩來調侃自己:“出使南來坐畫船,袈裟猶帶禦爐煙。無端撞著曹公相,二十皮鞭了宿緣。”
隻有這樣的聰明人才能做朱棣的朋友。
在雙方的這最後一次會麵中,他們談了很多,讓人奇怪的是,他們談的都是一些國家大事,姚廣孝絲毫未提及自己的私事,這似乎也很正常,大家相處幾十年,彼此之間十分了解,也就沒有什麼私事可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