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以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一批國外研究《資本論》的力作相繼在國內出版,例如阿爾都塞、艾蒂安·巴裏巴爾的《讀〈資本論〉》,艾蒂安·巴裏巴爾的《馬克思的哲學》,喬恩·埃爾斯特的《理解馬克思》,馬塞羅·默斯托編著的《馬克思的〈大綱〉——〈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50年》,尤其關於資本當代發展的專著,如艾倫·伍德《資本的帝國》、大衛·哈維的《新帝國主義》以及哈特、奈格裏的《帝國: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把我們的視野引向了《資本論》六卷計劃的後三卷。

這三個階段,正好反映了《資本論》研究的三個維度,第一階段,重心在《資本論》的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第二階段,重心在《資本論》的唯物史觀;第三階段,由於拓展到《資本論》的手稿,因而重心不在於論證傳統的哲學教科書的基本原理,而在於如何完整地理解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在第二、第三階段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如下突破性觀點:明確提出了三大社會形態理論是馬克思理解現代社會的總綱,從而奠定了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不再局限於物質生產一種生產,而是從物質生產、人類自身再生產、精神生產、社會關係再生產和人與自然關係再生產五種生產統一的角度理解社會有機體的全麵生產,奠定了區別於市民社會立場的人類社會立場;從人類曆史第一個活動的角度確立了“現實的人”為曆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從而批判了“理性經濟人”的形而上學立場;從人的全麵需求和全麵生產的角度確立了生活世界的概念,並把生活世界理解為一切人類行為和活動的始發性根源和最終目的;從生活世界的高度,重新理解國家的起源和功能,從而為批判國家功能的異化奠定了基礎;在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加強了交往方式的研究;在勞動時間的基礎上加強了自由時間的研究;在社會意識的基礎上加強了社會心理和個體心理的研究;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上,加強了人類自身再生產、精神生產、社會關係再生產和人與自然關係再生產的研究;在一國發展的基礎上加強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研究;在現代社會基礎上加強了古代社會的研究,值得指出的是人們更加重視對商品、交換、貨幣、資本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但是如何真正把握《資本論》的哲學思想,還必須從《資本論》著作的學科性質,以及馬克思研究的完整意圖進行理解。

2.《資本論》哲學思想的內核是馬克思的現代史觀

《資本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著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哲學著作,而是馬克思意義上的真正的“曆史科學”(馬克思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曆史可以從兩方麵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麵是密切相聯的;隻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製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0頁。),它通過資本與財富的運動與發展,全方位地揭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和發展,揭示現代社會的運動發展規律。它真正的思想核心是馬克思的現代史觀。因此,對《資本論》哲學思想的闡釋,可以從研究和敘述方法的角度,也可以從一般曆史規律的角度,但是最本質、最重要、最具有當代意義的是馬克思的現代史觀。

21世紀以來,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一批國外研究《資本論》的力作相繼在國內出版,例如阿爾都塞、艾蒂安·巴裏巴爾的《讀〈資本論〉》,艾蒂安·巴裏巴爾的《馬克思的哲學》,喬恩·埃爾斯特的《理解馬克思》,馬塞羅·默斯托編著的《馬克思的〈大綱〉——〈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50年》,尤其關於資本當代發展的專著,如艾倫·伍德《資本的帝國》、大衛·哈維的《新帝國主義》以及哈特、奈格裏的《帝國:全球化的政治秩序》,把我們的視野引向了《資本論》六卷計劃的後三卷。

這三個階段,正好反映了《資本論》研究的三個維度,第一階段,重心在《資本論》的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第二階段,重心在《資本論》的唯物史觀;第三階段,由於拓展到《資本論》的手稿,因而重心不在於論證傳統的哲學教科書的基本原理,而在於如何完整地理解馬克思的哲學思想。在第二、第三階段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如下突破性觀點:明確提出了三大社會形態理論是馬克思理解現代社會的總綱,從而奠定了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不再局限於物質生產一種生產,而是從物質生產、人類自身再生產、精神生產、社會關係再生產和人與自然關係再生產五種生產統一的角度理解社會有機體的全麵生產,奠定了區別於市民社會立場的人類社會立場;從人類曆史第一個活動的角度確立了“現實的人”為曆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從而批判了“理性經濟人”的形而上學立場;從人的全麵需求和全麵生產的角度確立了生活世界的概念,並把生活世界理解為一切人類行為和活動的始發性根源和最終目的;從生活世界的高度,重新理解國家的起源和功能,從而為批判國家功能的異化奠定了基礎;在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加強了交往方式的研究;在勞動時間的基礎上加強了自由時間的研究;在社會意識的基礎上加強了社會心理和個體心理的研究;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上,加強了人類自身再生產、精神生產、社會關係再生產和人與自然關係再生產的研究;在一國發展的基礎上加強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研究;在現代社會基礎上加強了古代社會的研究,值得指出的是人們更加重視對商品、交換、貨幣、資本曆史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但是如何真正把握《資本論》的哲學思想,還必須從《資本論》著作的學科性質,以及馬克思研究的完整意圖進行理解。

2.《資本論》哲學思想的內核是馬克思的現代史觀

《資本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經濟學著作,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哲學著作,而是馬克思意義上的真正的“曆史科學”(馬克思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曆史可以從兩方麵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麵是密切相聯的;隻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製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0頁。),它通過資本與財富的運動與發展,全方位地揭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變化和發展,揭示現代社會的運動發展規律。它真正的思想核心是馬克思的現代史觀。因此,對《資本論》哲學思想的闡釋,可以從研究和敘述方法的角度,也可以從一般曆史規律的角度,但是最本質、最重要、最具有當代意義的是馬克思的現代史觀。

馬克思的現代史觀就是馬克思對現代社會的根本看法,這裏的現代社會是指馬克思所發現的第二大社會形態,即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人對物的依賴性為特征的曆史階段,由於資本是市場經濟的內核,是市場經濟的競爭主體,是導致現代社會迅速發展以及一切矛盾衝突的根本原因,因而深刻揭示資本、市場經濟、現代社會的關係構成馬克思現代史觀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