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羅紮諾夫在《俄羅斯導報》發表長篇論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傳說》,此文使作者在文學界小有名氣。
1893年,羅紮諾夫遷居彼得堡,成為國家監督局負責特別事務的七等文官。他的上司費裏波夫——著名的“東正教衛士”,為監督局招募了一批斯拉夫派作家,這些人“幾乎都抱著那樣大的熱情獻身於保守主義”。
羅紮諾夫帶著19世紀後半期俄國保守主義報刊的傳統主題登上文壇,並在這種“保守主義的熱情”中度過了幾年時間。他在《俄羅斯導報》和《俄羅斯觀察》發表了一些觀點鮮明的政論文章,捍衛君主主義國家觀念和東正教,滲透著愛國主義和反自由主義的精神。問題是,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張光輝麵孔,90年代的保守主義反映的不是活生生的俄羅斯民族文化社會方向,而是聚集在《俄羅斯導報》、《俄羅斯觀察》、《俄羅斯新聞》、《公民》等雜誌周圍的人物的退化的黨派政治運動。羅紮諾夫很快明白了這一點。他在“致《北方導報》雜誌編輯部的信”(1897)中,宣布自己不願支持形式上的黨派倫理:“生命是邏輯和真理的運動,如果誰僅僅是保守主義者或僅僅是自由主義者,就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影響。”
1899年,羅紮諾夫辭去了國家監督局的職務,成為蘇沃林《新時代》的固定撰稿人,並在此崗位一直工作到1917年報紙被查封。在此他發表了數以百計的小品文、評論和論辯性簡評、翻譯文章、文學和政治評論、旅行印象。正是在此,在俄羅斯最流行和最睿智的保守主義報紙上,羅紮諾夫能夠以最適合自己的形式吸引廣大讀者關注他所研究的問題: 形而上學和宗教、文學和藝術、生活習俗和國家政治、家庭和婚姻、教育和官僚體製、曆史和宇宙學、革命和俄羅斯的未來。重要的是,這些文章並非僅僅應付當下急務的時文,而是羅紮諾夫“思想的音樂”的重要聲部。
然而,最詳盡、深刻和最富有哲學論辯性的動人主題,羅紮諾夫是“在別處”說的: 或者在沙拉波夫的雜誌《俄羅斯勞動》,或者在梅謝爾斯基的《公民》,或者在《工商報·文學副刊》;或者在“頹廢派”和“新宗教意識”幹將的出版物——《藝術世界》、《新路》、《天平》、《金羊毛》雜誌或“宗教—哲學會議”和“宗教—哲學協會”的聚會上。
羅紮諾夫也為“自由主義”的出版物撰稿,例如,以“瓦爾瓦林”的筆名在《俄羅斯言論》報寫稿。這種“耍兩麵派手法”為他招來了“犬儒主義”的罵名。
2. “性”的發現與宗教
羅紮諾夫對性主題的興趣開始於1896年底。1898年,羅紮諾夫發表長篇論文《婚姻與基督教》,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主題——性。
1891年,羅紮諾夫在《俄羅斯導報》發表長篇論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傳說》,此文使作者在文學界小有名氣。
1893年,羅紮諾夫遷居彼得堡,成為國家監督局負責特別事務的七等文官。他的上司費裏波夫——著名的“東正教衛士”,為監督局招募了一批斯拉夫派作家,這些人“幾乎都抱著那樣大的熱情獻身於保守主義”。
羅紮諾夫帶著19世紀後半期俄國保守主義報刊的傳統主題登上文壇,並在這種“保守主義的熱情”中度過了幾年時間。他在《俄羅斯導報》和《俄羅斯觀察》發表了一些觀點鮮明的政論文章,捍衛君主主義國家觀念和東正教,滲透著愛國主義和反自由主義的精神。問題是,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張光輝麵孔,90年代的保守主義反映的不是活生生的俄羅斯民族文化社會方向,而是聚集在《俄羅斯導報》、《俄羅斯觀察》、《俄羅斯新聞》、《公民》等雜誌周圍的人物的退化的黨派政治運動。羅紮諾夫很快明白了這一點。他在“致《北方導報》雜誌編輯部的信”(1897)中,宣布自己不願支持形式上的黨派倫理:“生命是邏輯和真理的運動,如果誰僅僅是保守主義者或僅僅是自由主義者,就不會對生活產生任何影響。”
1899年,羅紮諾夫辭去了國家監督局的職務,成為蘇沃林《新時代》的固定撰稿人,並在此崗位一直工作到1917年報紙被查封。在此他發表了數以百計的小品文、評論和論辯性簡評、翻譯文章、文學和政治評論、旅行印象。正是在此,在俄羅斯最流行和最睿智的保守主義報紙上,羅紮諾夫能夠以最適合自己的形式吸引廣大讀者關注他所研究的問題: 形而上學和宗教、文學和藝術、生活習俗和國家政治、家庭和婚姻、教育和官僚體製、曆史和宇宙學、革命和俄羅斯的未來。重要的是,這些文章並非僅僅應付當下急務的時文,而是羅紮諾夫“思想的音樂”的重要聲部。
然而,最詳盡、深刻和最富有哲學論辯性的動人主題,羅紮諾夫是“在別處”說的: 或者在沙拉波夫的雜誌《俄羅斯勞動》,或者在梅謝爾斯基的《公民》,或者在《工商報·文學副刊》;或者在“頹廢派”和“新宗教意識”幹將的出版物——《藝術世界》、《新路》、《天平》、《金羊毛》雜誌或“宗教—哲學會議”和“宗教—哲學協會”的聚會上。
羅紮諾夫也為“自由主義”的出版物撰稿,例如,以“瓦爾瓦林”的筆名在《俄羅斯言論》報寫稿。這種“耍兩麵派手法”為他招來了“犬儒主義”的罵名。
2. “性”的發現與宗教
羅紮諾夫對性主題的興趣開始於1896年底。1898年,羅紮諾夫發表長篇論文《婚姻與基督教》,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主題——性。
羅紮諾夫並非“純粹”的哲學家,他的哲學思考是針對性、家庭、婚姻、宗教、文化、基督教、猶太教、多神教等主題的,並非產生於理論思辨,也不是來自文學,而是來自個人的命運。因此,羅紮諾夫的全部創作都受控於主體的精神,而透過這一主體精神,所有的場麵都標示出自傳性情節的持續不斷的在場。羅紮諾夫性主題與宗教主題的交融,首先來自基督教對他個人婚姻生活的壓抑。
我們知道,羅紮諾夫在大學三年級時(1880年)娶了年長自己十七歲的蘇斯洛娃(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永恒的女友”),但兩人的關係很快破裂。1891年,羅紮諾夫在未能與蘇斯洛娃離婚的情況下與瓦爾瓦拉·德米特裏耶夫娜·布嘉吉娜秘密結婚。秘密婚禮既沒有給他們,也沒有給他們此後生出的五個孩子任何權利: 按照當時教會—國家的法律,羅紮諾夫的孩子們被視為“私生子”,甚至沒有權利使用父親的姓氏,而他們的父親隻不過是一個與“蕩婦”姘居的“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