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陳不易,出新更難,我們期待著藍春與他的團隊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提供更多創新的建議。
(三)
仔細閱讀藍春的作品,人們不難發現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把握,沒有這樣的把握,學校不可能培養出能引領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然而,教育是傳承人類文明的偉大事業,如果誰對曆史沒有一份敬畏之心,認為今天社會的發展可以無視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認為今天的人不需要前人的肩膀就可以創造出一切,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失敗是可以預期的。
創新需要智慧。但是,任何創新都必須以繼承為前提。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討論的不少教育問題在中國哲學史、文化史與教育史上,都有人做過深入的分析。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中國的教育麵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充分地吸取中國文化,乃至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對我們在更高水平上理解與解決今天的教育問題很有幫助,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很多人已經懶得去認識我們的祖先,懶得去學習我們祖先的思想,現代人許多所謂創新的觀點,我們的祖先都早已有過深刻的論述,甚至還對問題的負麵提出了警示。藍春尊重我國乃至世界各國傳統文化,並努力吸收其精華服務於今日我國教育,其態度與精神令人感佩!
《為教育呐喊》在2010年出版時,藍春校長邀我作序,我很愉快地接受了這一任務。三年後的今天,《為教育呐喊》的修訂版《教育的呐喊》出版時,藍春校長再次邀我作序,我把前後兩版作了對比,確實感到還有話要說,於是就有了這些文字。
期待有更多的人來關注教育,研究教育,為教育進言!
於華東師範大學麗娃河畔
2013.7
前言
“救救孩子”,這一聲呐喊來自魯迅,那是1918年5月,他在《新青年》發表了《狂人日記》。如今,這聲呐喊穿透歲月,依然回蕩在我的耳邊。這一聲呐喊,時時提醒著我去觀察和反思當下的社會,中國的孩子,是不是都在幸福地成長?
看看我們的身邊,薪酬水平依舊被當作一個大學畢業生學業是否成功的標準,班級學生的分數狀況仍然是教師績效考核的標準,聽不聽話依然是區分好孩子與壞孩子的標準。各種教育的亂象,究竟誰是始作俑者?《狂人日記》中,魯迅借“我”的語氣說道:“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每一個“我”可以心安理得嗎?每每想到教育的現狀,就有一種力量撞擊胸口。在對當前教育現狀不滿的叩問中,我嚐試從學生、教師、家庭、學校、社會五個層麵對這些症結進行剖析。我不似庖丁解牛,也絕不是借教育話題抒發個人的一腔熱情。我也看到了,不光是在我的身邊,即便在中國的窮鄉僻壤,越來越多的人們正投身於教育改革的實踐。我希望我的呐喊會對關心教育的人們有所啟迪,我想與你們一起,知行合一,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共同求索。
推陳不易,出新更難,我們期待著藍春與他的團隊能在實踐的基礎上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提供更多創新的建議。
(三)
仔細閱讀藍春的作品,人們不難發現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對現實世界的深刻把握,沒有這樣的把握,學校不可能培養出能引領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然而,教育是傳承人類文明的偉大事業,如果誰對曆史沒有一份敬畏之心,認為今天社會的發展可以無視人類文明的發展曆程,認為今天的人不需要前人的肩膀就可以創造出一切,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失敗是可以預期的。
創新需要智慧。但是,任何創新都必須以繼承為前提。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我們討論的不少教育問題在中國哲學史、文化史與教育史上,都有人做過深入的分析。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中國的教育麵臨著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充分地吸取中國文化,乃至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對我們在更高水平上理解與解決今天的教育問題很有幫助,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年代,很多人已經懶得去認識我們的祖先,懶得去學習我們祖先的思想,現代人許多所謂創新的觀點,我們的祖先都早已有過深刻的論述,甚至還對問題的負麵提出了警示。藍春尊重我國乃至世界各國傳統文化,並努力吸收其精華服務於今日我國教育,其態度與精神令人感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