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
有時候認為,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不懂,而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所以,開放首先是思想開放,不是政策開放。隻有思想開放,才可能有技術開放、政策開放。
中國不缺銀行,但是缺乏一個對10年以後經濟成長承擔責任的金融機構。今天的金融,確實做得不錯,沒有今天的支撐20%客戶這樣的金融機構,中國的經濟30年來不可能發展到今天。但是靠今天這樣的機製,我不相信能夠支撐30年後中國所需要的金融體係。很多問題不是今天造成的,而是曆史造成的。我很難改變曆史,但我可以改變未來。今天做準備,10年以後才有機會。今天我引進開放,可能會有問題,但是今天的問題就會變成10年以後的成績。
所以,我作為一個外行者,一個不懂金融的人,對金融好奇,不是因為它能掙多少錢,而是因為它可以讓很多人掙錢,可以讓很多人發生變化。我希望外行人能夠參與這個領域,不僅僅是來攪局,而是共同創造一個未來。金融是為外行人服務的,不是自己圈裏自娛自樂、自己賺錢的。”
馬雲的觀點代表了互聯網企業對金融的認知,核心有四點:
其一,傳統金融機構做得不好,由於金融監管過度,隻服務了20%的客戶;
其二,他要依靠思想開放、技術開放和政策開放去改變這個現狀去服務80%的客戶,他會做得比傳統金融機構更好;
其三,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做的是金融互聯網,互聯網機構做金融,才是互聯網金融;
其四,他做的金融是講道德的,不是自娛自樂,要承擔起未來30年經濟發展的重任。
3 媒體論
媒體論在2013年非常有代表性,2013年的整個媒體都是充斥著互聯網金融的論調。媒體論的觀點,總體質量都不高,絕大部分既不是金融業看法,也不是互聯網看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來構建一個互聯網金融體係。所以,媒體論是最有意思的,當然也是最沒節操和營養的,完全是隻要搭點兒互聯網和金融的邊兒,基本上就算是互聯網金融了。所以較難去理解媒體眼裏的互聯網金融,這也是反映了媒體目前的相對浮躁和追逐熱點的衝動。事實上,2013年吵吵嚷嚷了一整年的互聯網金融熱,完全可能是媒體爭相追逐的結果,而對於什麼是互聯網金融,一千個媒體人會有一千個說法。
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可能性,正因為他們的身份更超脫,所以在描繪互聯網金融的時候也更有想象力,也有可取的地方(隻是相對於整體數量而言,可取的點較少)。
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
有時候認為,我可以做得更好,因為不懂,而世界往往是被那些不懂的人搞翻天的。所以,開放首先是思想開放,不是政策開放。隻有思想開放,才可能有技術開放、政策開放。
中國不缺銀行,但是缺乏一個對10年以後經濟成長承擔責任的金融機構。今天的金融,確實做得不錯,沒有今天的支撐20%客戶這樣的金融機構,中國的經濟30年來不可能發展到今天。但是靠今天這樣的機製,我不相信能夠支撐30年後中國所需要的金融體係。很多問題不是今天造成的,而是曆史造成的。我很難改變曆史,但我可以改變未來。今天做準備,10年以後才有機會。今天我引進開放,可能會有問題,但是今天的問題就會變成10年以後的成績。
所以,我作為一個外行者,一個不懂金融的人,對金融好奇,不是因為它能掙多少錢,而是因為它可以讓很多人掙錢,可以讓很多人發生變化。我希望外行人能夠參與這個領域,不僅僅是來攪局,而是共同創造一個未來。金融是為外行人服務的,不是自己圈裏自娛自樂、自己賺錢的。”
馬雲的觀點代表了互聯網企業對金融的認知,核心有四點:
其一,傳統金融機構做得不好,由於金融監管過度,隻服務了20%的客戶;
其二,他要依靠思想開放、技術開放和政策開放去改變這個現狀去服務80%的客戶,他會做得比傳統金融機構更好;
其三,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做的是金融互聯網,互聯網機構做金融,才是互聯網金融;
其四,他做的金融是講道德的,不是自娛自樂,要承擔起未來30年經濟發展的重任。
3 媒體論
媒體論在2013年非常有代表性,2013年的整個媒體都是充斥著互聯網金融的論調。媒體論的觀點,總體質量都不高,絕大部分既不是金融業看法,也不是互聯網看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來構建一個互聯網金融體係。所以,媒體論是最有意思的,當然也是最沒節操和營養的,完全是隻要搭點兒互聯網和金融的邊兒,基本上就算是互聯網金融了。所以較難去理解媒體眼裏的互聯網金融,這也是反映了媒體目前的相對浮躁和追逐熱點的衝動。事實上,2013年吵吵嚷嚷了一整年的互聯網金融熱,完全可能是媒體爭相追逐的結果,而對於什麼是互聯網金融,一千個媒體人會有一千個說法。
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媒體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可能性,正因為他們的身份更超脫,所以在描繪互聯網金融的時候也更有想象力,也有可取的地方(隻是相對於整體數量而言,可取的點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