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子宮傾屈角度過大時,應向下牽拉宮頸,盡量拉直宮體和宮頸的角度,如過度前傾屈子宮,必要時由助手經腹部按壓子宮協助。放置節育器時應順著宮腔角度放入宮底,遇到阻力時應後退,探明宮腔方向後再進入。
3.子宮頸管過緊者,應先用頸管擴張棒擴張至5~6號。放置節育器過程中不擰動或扭轉。節育器放置宮底後,先原位輕輕旋轉放置器,無阻力後再輕輕退出。
4.節育器應放置在宮腔底部才能起到避孕作用。因此,必須按已準確探知的宮腔深度將節育器放於宮底。
5.有尾絲者,距宮頸外口2~3cm處剪斷多餘尾絲。
6.應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術後處理
1.一般術後應適當休息2天,2周內避免劇烈活動,以防止節育器位置下移。
2.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周。
3.放置節育器後的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均應行B超檢查1次,以後每年行B超檢查1次,注意觀察節育環位置。
4.藥物性節器應注意使用年限,及時更換節育器。
5.有潛在感染可能者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6.2曼月樂宮內節育係統放置術
適應證
1.月經過多或痛經欲放置宮內節器者。
2.合並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腺肌症者。
3.應用他莫昔芬治療時保護子宮內膜者。
4.合並子宮內膜增生者。
禁忌證
1.已知或懷疑妊娠。
2.盆腔炎性疾病急性期。
3.下生殖道感染。
4.產後子宮內膜炎。
5.過去3個月有感染性流產。
6.嚴重宮頸炎。
7.宮頸非典型性增生。
8.子宮或宮頸惡性病變。
9.先天性或獲得性子宮異常。
10.增加感染易感性的疾病。
11.急性肝髒疾病或肝腫瘤。
12.對該係統組成成分過敏。
放置時期
1.有月經者:月經期出血頭7天內放置;超過出血頭7天,加用7天的其他避孕方法。
2.閉經者:排除妊娠。
3.產後哺乳者:4周以後放置;閉經者:排除妊娠;恢複月經者:參照1。
4.早孕流產術後、中期引產術後可即時放置。
術前準備
1.婦科檢查:確定子宮大小、位置。
2.清潔宮頸和陰道。
3.保持宮頸鉗輕夾宮頸口,輕柔移動探針,確定宮腔深度。
4.除外子宮中隔、粘連及黏膜下肌瘤。
5.曼月樂放置管直徑4.8mm,如需要可擴張宮頸口。
麻醉方式
宮旁阻滯麻醉或靜脈複合麻醉。
體位
膀胱截石位。
手術步驟
1.裝置各部位圖解。
2.打開無菌包裝,放開尾絲,確定滑塊在滑槽的最上端,握住放置器手柄,檢查橫臂是否處於水平位置。
3.拉動尾絲,收攏雙臂。
4.確認圓球形末端,固定尾絲。
5.拉動滑塊,再檢查水平位置。
6.依據宮腔深度,確定定位塊上緣。
7.平穩握住放置器,固定住滑塊,緩慢推進放置器,至定位塊距宮頸1.5~2cm處。
2.子宮傾屈角度過大時,應向下牽拉宮頸,盡量拉直宮體和宮頸的角度,如過度前傾屈子宮,必要時由助手經腹部按壓子宮協助。放置節育器時應順著宮腔角度放入宮底,遇到阻力時應後退,探明宮腔方向後再進入。
3.子宮頸管過緊者,應先用頸管擴張棒擴張至5~6號。放置節育器過程中不擰動或扭轉。節育器放置宮底後,先原位輕輕旋轉放置器,無阻力後再輕輕退出。
4.節育器應放置在宮腔底部才能起到避孕作用。因此,必須按已準確探知的宮腔深度將節育器放於宮底。
5.有尾絲者,距宮頸外口2~3cm處剪斷多餘尾絲。
6.應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術後處理
1.一般術後應適當休息2天,2周內避免劇烈活動,以防止節育器位置下移。
2.禁止性生活及盆浴2周。
3.放置節育器後的1個月、3個月及6個月均應行B超檢查1次,以後每年行B超檢查1次,注意觀察節育環位置。
4.藥物性節器應注意使用年限,及時更換節育器。
5.有潛在感染可能者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6.2曼月樂宮內節育係統放置術
適應證
1.月經過多或痛經欲放置宮內節器者。
2.合並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腺肌症者。
3.應用他莫昔芬治療時保護子宮內膜者。
4.合並子宮內膜增生者。
禁忌證
1.已知或懷疑妊娠。
2.盆腔炎性疾病急性期。
3.下生殖道感染。
4.產後子宮內膜炎。
5.過去3個月有感染性流產。
6.嚴重宮頸炎。
7.宮頸非典型性增生。
8.子宮或宮頸惡性病變。
9.先天性或獲得性子宮異常。
10.增加感染易感性的疾病。
11.急性肝髒疾病或肝腫瘤。
12.對該係統組成成分過敏。
放置時期
1.有月經者:月經期出血頭7天內放置;超過出血頭7天,加用7天的其他避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