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一號工程”的科學發展觀(1 / 1)

寧夏“一號工程”的科學發展觀

“寧夏煤業集團的成立,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結果;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更是具體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產物。”在位於黃河岸邊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寧夏煤業集團常務副總裁陳恕帶記者觀看了火熱的建設工地,提綱挈領地介紹了公司近幾年的發展曆程。

組建寧煤集團:寧夏工業強區的戰略抉擇

“寧夏把四個礦務局變成了一個煤業集團,把四塊蛋糕捏碎重做了一個大蛋糕!”2002年年底,這項在全國沒有先例的省級區域國有煤炭企業的深度重組,吸引了各界關注的目光,在全國煤炭係統反響尤其強烈,先後有十幾個省的煤炭主管部門和企業前來學習取經。寧煤集團的成立,還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編入教學案例。

寧夏原有亙元、太西、靈州、寧煤四大國有煤業集團,力量分散,難成大氣候。由於市場競爭,打內戰的事情時有發生。2002年年末,黨的十六大剛剛閉幕,自治區黨委、政府為落實十六大精神,作出組建寧夏煤業集團的重大決策。

這次戰略性重組,突破了企業的傳統模式,遠離了翻牌公司,創建了全新的運行機製,是一次深度重組。僅僅兩年多時間,寧煤集團的規模、實力、功能、競爭力就迅速增強,生產經營更是上了個大台階。2004年,集團收入比上一年增長了46%,所產原煤占寧夏煤炭總產量的86%,產值在全自治區的比例由5%提高到8%。資產總值達到90億元。

寧煤集團有想大事、謀大事、幹大事的實力了!

興建“一號工程”:寧夏能源開發的振興之舉

寧夏煤炭資源豐富,周邊地區煤炭資源也很豐富。因此,寧夏煤炭的運輸和銷售一直是個愁人的問題。寧夏原有的四家煤業集團,都是在礦務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挖煤、賣煤是他們的主要業務,很少在煤炭的深加工上做文章。

現在,寧夏有了實力強大的寧夏煤業集團,建設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宏偉計劃就可以付諸實施了。這個被寧夏580萬回漢人民寄予厚望的“一號工程”,將承擔起振興寧夏經濟、改變寧夏經濟格局的重任。寧煤集團的發展方向因此調整為“一個基礎、兩個延伸、三大產業”:以煤炭產業為主,向煤化工、電力兩條產業鏈延伸,構建煤炭、煤化工、電力三大支柱產業,合理高效利用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實現持續、協調、快速發展。

按照規劃,寧夏“一號工程”將建設9座大型坑口電廠,參與“西電東送”,每年將生產120萬噸煤基二甲醚,400萬噸煤基甲醇烯烴聚合物,將使8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寧東煤田煤炭年產量將達到1.3億噸。

這裏麵最引人注目的是煤炭間接液化項目。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對國內市場衝擊很大。如果引進國外成熟的技術,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將煤炭轉化成柴油、汽油及其他化工產品,則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因此,這個項目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一號工程”建成後,煤炭在寧夏經濟中的貢獻率將大幅度上升,寧夏的工業化進程將被整體推進,寧夏人民也將從中獲益。

貫穿在“一號工程”中的科學發展觀

寧夏“一號工程”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產物,在“一號工程”中也處處體現科學發展觀。

從工程選址上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在荒無人煙的荒原上,不占用耕地,不侵害農民利益,整個區域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前景。它緊靠黃河,使用寧夏農業節餘下來的水源,完全不影響周邊地區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從產品開發上看,“一號工程”是將煤炭就地加工成緊缺的能源化工原料、拉長產業鏈、大幅度提高附加值,是將賣煤變成售電、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是利用太西煤發展環保產業,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活性炭檔次,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

從生產流程上看,“一號工程”將對煤化工基地內的相同工藝進行整合,統一規劃、集中建設,形成供氣、供熱、供電為一體的“公用工程島”,為各個項目提供服務。這既可以降低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又可以提高安全運行水平,增強基地核心競爭力。其中,甲醇項目利用的是北京首鋼集團閑置的城市煤製氣成套設備,采用的是當今國際最先進的技術,可以利用粗煤氣的顯熱循環發電而不產生汙染。

從廢棄物的綜合利用上看,“一號工程”將投巨資對煤矸石、礦井水、瓦斯進行綜合治理、利用。煤矸石將成為自辦矸石電廠的燃料,礦井水將得到淨化處理被循環利用,瓦斯將被輸送到工業鍋爐和居民家中取暖做飯,集團公司還準備建設瓦斯發電廠。

科學發展觀為寧夏煤炭工業的發展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原載2005年7月28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