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做生意或一方在另一方的事業中投資人股時,也應按這種方式辦理。如合夥的生意、投資的比例、利潤分成要事先定好,各自負責什麼業務也要明確分工。重要的是,要定期核對收支賬目,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朋友負責。否則,長期累積下來一筆糊塗賬,有問題也看不出來,沒問題看起來也像有問題,朋友雙方都覺得不明不白,下一步生意就難做了。
另外,事情一經決定就要按此執行,如利潤分成的比例定好了,是三七開,你三我七。結果到結算時發現利潤沒有預計的那樣高,隻有3000元,於是我大方地說:“咱就別三七開了,反正都挺辛苦的,就五五開吧,一人一半。”因為1500和2100相差不多,所以我就大方了一把,你當然很高興,覺得我很夠朋友。第二年,生意幹的很好,賺了30000元,這時候,我堅持三七開,我21000元,你9000元。而你卻在想:“今年我比去年幹得多又很辛苦,你去年五五開,今年卻三七開,真是見錢眼開,不夠朋友。”朋友關係由此漸生裂痕。
問題在於“我”沒有執行已經定好的分成比例。既然雙方都同意這個分成比例,就不要隨便更改。利潤是3000元和30000元要同樣處理。第一年本應三七開的卻五五開,於是,你認為這是自己對生意做出貢獻的結果,當然,你希望一直是五五開,於是第二年更加努力工作,認為第二年絕對是五五開了。而“我”是因為3000元數目小才五五開的,到了利潤為30000元時,七成為21000元,五成為15000元,相差6000元,“我”肯定會堅持三七比例。這樣,矛盾就產生了。初看之下,以為矛盾是因為錢多少而產生的,實際卻是由於對錢的處理方式未能保持一致而產生的。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注意,那就是在和朋友的金錢往來中,該說不的一定要說不,要會拒絕。
這裏,首先要客觀地評估和朋友的金錢往來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如朋友急需1萬元錢,求你幫忙。那你首先得看看自己是否有1萬元的閑錢,沒有就告訴朋友說沒有,讓他找別人幫忙,別耽誤了正事;有,那自己近期內是否會用到,如交房屋貸款,給兒子交學費等,以及朋友何時能還錢,是否趕得上自己用,客觀評價之後,如實答複朋友。這並非不幫朋友的忙,而是為朋友也為自己考慮,是一種負責任的做法。
朋友有一個宏偉的創業計劃,力邀你加盟,這也是出於友情,給你一個賺錢和發展的機會。朋友的好意心領了,十分感謝,但創業成功的機會有多大,不能朋友說多大是多大,要經過自己的仔細研究和評估,這份事業是否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與自己的專長是否符合等等;合作的方式如何,各投多少資金,各自負責哪些工作,利潤怎麼分配,事業的發展方向等等,都要經過雙方的協商與討論。
最後一點是,在朋友關係中,別拿自己的錢冒險。人們都希望自己的朋友為人正直、善良,守信用、重感情。可現實中,確實有些人並非如此,而且,他們可能就是你的朋友。對於這樣的人,避免與其發生金錢上的往來是最明智的,沒必要拿自己的錢去冒險。
名和利,是人一生中麵對的兩大誘惑,很少有人能拒絕到手的名和利,所以,在和朋友有金錢往來時一定要慎重,公事公辦,別讓自己受考驗,也別考驗朋友。
交友有則,忌失平衡
朋友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交往越頻繁,時間越長者,這種差異就表現得越明顯。但差異有的是互補型差異,也有的是衝突型差異,這兩種差異都需要在友誼的天平上達到一種平衡。但有時,這種平衡卻被破壞了,從而使朋友之間的友誼出現了裂痕和不愉快的陰影。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你在某個環節上觸犯了交友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