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順藤摸瓜,他發現若幹年前,道格公司是一個普通的上市公司,是生產水泥的。有一年,忽然經營互聯網業務了,同時擁有四五個網站的經營權。
歐陽再次認真地看這四五個網站,想起來了,當年,這些網站正是巴永樂投資過的網站。
歐陽又從股票網上找到了這個ST道格公司的信息,查看這個公司的大事記,看到網上提供的信息,某投資公司將旗下的優質資產打包置換,道格公司成功轉型,成為信息產業的中堅力量。歐陽再看那個時間段的道格公司的股票,已經翻漲到公司轉型之前的二十倍左右。但是,在隨後的一年時間內,道格公司的股票一路下滑,終於,有一天,這些網站,都被打包賣給了一個門戶網站。
再之後,就是這個公司已經是ST公司了。
另一則消息,ST道格公司通過開增值稅發票,虛增經營成本,公司的法人代表被調查審問。
歐陽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來,陷入了深思……
歐陽總覺得,這次稅務危機,一定有陰謀在裏麵。他想起來,當年與臭蟲合作,還是巴永樂引薦的。
巴永樂這個人,互聯網泡沫最厲害的時候,他是中關村叫得比較歡的那一個。他是國外一個風險投資公司的項目經理。不要以為風險投資公司的工作人員是什麼文雅的知識分子,其實他是一個嗅覺靈敏的項目販子,就像一隻獵狗在中關村電子城裏尋找可以合作的項目。對於他來講,那些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就是他的項目。他通過與這種公司合作,從國外引進資金,投入到這些公司裏,進行加工包裝,再賣給下家投資公司,或者賣給上市公司,或者想辦法鼓搗上市,最終參與其中的人,都要得到好處,唯獨沒有得到好處的是股民。
這個巴永樂,怎麼會跟歐陽聯係上呢?他是歐陽的大學同學,後來去美國讀書了,再後來又回到中關村,據同學們之間流傳,他在美國華爾街幹過,學會了全世界人民都羨慕的技能,能夠把大便炒成黃金,這種技能聽起來特別惡心,但是誰都想學。
說來話長,那一年,趕上互聯網吹泡泡,走在中關村電子城的每個興奮的人,都是搞網絡的,他們的嘴上都掛著泡泡,他們興奮著,拿著各種紙幣燃燒,有美元、英鎊、人民幣,燒錢運動燃起了互聯網的熱情之火。
這個時候,巴永樂的嘴上掛著更大的泡泡,他的泡泡是七彩的,還飄著誘人的香味,他拉來了美元投資,要建設一個網站。關於那個網站日後是否存在,那是後事,但是,錢是真的。
那年,巴永樂主動來找歐陽,因為他們公司投資的網站需要買一批網絡設備,他想從歐陽這裏采購設備,但是,有一個前提條件,歐陽需要幫助巴永樂“洗”大量貨款。
見麵那天,歐陽很高興,他知道巴永樂是做風投的,他在心裏跟自己開玩笑,難道巴永樂要給自己投點兒錢?如果是,那麼確實有點兒“瘋”。巴永樂坐下來,把一份設備清單給了歐陽,歐陽看了一眼,上麵有服務器集群、交換機和路由器。歐陽立即興奮得臉紅,到底是自己的同學,有好事總惦記著自己。
巴永樂說:“價格我們都已經打聽得很詳細了,我們已經給你定了一個合適的價格,你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拿到貨,多掙了算你的。”
歐陽點頭,他知道巴永樂一定是話裏有話,在中關村電子城這個地方,天上絕對不會掉下餡餅來,即使是掉下來了,也不會砸到他的頭上,因為大街上做計算機設備的經理摩肩接踵。他看看巴永樂,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巴永樂說:“我們這邊會付出兩倍多的貨款,在香港的一個公司會跟你簽訂一個軟件買賣的合同,你可以將多餘的貨款通過指定的賬戶打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