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痿病肺虛:《素問·痿論》中有“肺熱葉焦……則生痿躄”之說,即其所本也。
“肺朝百脈”,主宣發肅降布散氣血津液於全身,若肺有熱,邪熱耗氣傷津,而致肺虛,則津液無從布達,氣血不得暢輸,於是五髒、五體失於溫潤滋養,則“痿”病由生。此即“痿病肺虛”之義也。痿,同萎義。是指四肢枯萎,不能運動。清·張誌聰曰:“痿者,四肢無力痿弱,舉動不能,若萎棄不用之狀。”
(2)痹:《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之論,便是本義之源也。痹,病名。據《素問·痹論》載,當指由於外感風寒濕邪,內由營衛不調,而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失通,並由此引起以疼痛不仁等七種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
語解:痿證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肺虛所致,脈象多見微緩。或兼見澀、緊、細、軟等脈象。風、寒、濕三邪侵犯人體,留而不去,就會引起痹證。痹證的脈象,為浮、澀、緊三脈並見。
新解:痹並不等同於當今之關節炎:當今醫界存在著一種比較通行的說法,就是一提起中醫學的“痹”,便與現代醫學的關節炎等同起來。其實,這種說法是很不全麵的。因為“痹”所包括的病證範圍極廣,關節炎僅是其中之一。隻要認真地閱讀《素問·痹論》原文所論的皮痹、脈痹、筋痹、肉痹、骨痹等習稱五體痹,心痹、肺痹、腸痹、胞痹等習稱五髒痹、六腑痹就清楚了。從臨床實踐所見,“痹”包括了形體、髒腑在內的全身性多係統的許多病證。如原文所論的行痹、痛痹、著痹,除包括骨骼、運動係統的關節炎病外,還包括了屬神經係統疾病的多發性神經炎,屬膠原係統疾病的硬皮病等。又如心痹亦不是專指當今之冠心病,尚包括風心病、肺心病等在內。因此,凡使用中西醫學的名詞、術語等,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對號入座,而應認真研究,全麵理解,方能正確運用,而不致以偏概全。
(二十六)五疸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原文:五疸實熱,脈必洪數,澀微屬虛,切忌發渴。脈得諸沉,責其有水,浮氣與風,沉石或裏,沉數為陽,沉遲為陰,浮大出厄,虛小可驚。
提要:該節段是講述五疸可由實熱、水濕、氣鬱、風邪或正虛所致,其脈象各異並論述其預後情況。
注釋:
(1)五疸:病證名。出自《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是指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黑疸。後人合稱“五疸”。
語解:疸病有五,為實熱所致,所以脈象必見洪數。若兼澀微,則為虛熱。若又見口渴,則為熱盛液虧之象,病變惡化,最忌出現。水濕致疸,脈見沉象。得浮則為風邪或氣鬱致疸,得沉則為水濕在裏,沉而數者為陽黃,沉而遲者為陰黃。脈象浮大,為向愈征兆。脈象虛小,為病重表現。
(1)痿病肺虛:《素問·痿論》中有“肺熱葉焦……則生痿躄”之說,即其所本也。
“肺朝百脈”,主宣發肅降布散氣血津液於全身,若肺有熱,邪熱耗氣傷津,而致肺虛,則津液無從布達,氣血不得暢輸,於是五髒、五體失於溫潤滋養,則“痿”病由生。此即“痿病肺虛”之義也。痿,同萎義。是指四肢枯萎,不能運動。清·張誌聰曰:“痿者,四肢無力痿弱,舉動不能,若萎棄不用之狀。”
(2)痹:《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之論,便是本義之源也。痹,病名。據《素問·痹論》載,當指由於外感風寒濕邪,內由營衛不調,而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失通,並由此引起以疼痛不仁等七種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
語解:痿證的形成,主要是由於肺虛所致,脈象多見微緩。或兼見澀、緊、細、軟等脈象。風、寒、濕三邪侵犯人體,留而不去,就會引起痹證。痹證的脈象,為浮、澀、緊三脈並見。
新解:痹並不等同於當今之關節炎:當今醫界存在著一種比較通行的說法,就是一提起中醫學的“痹”,便與現代醫學的關節炎等同起來。其實,這種說法是很不全麵的。因為“痹”所包括的病證範圍極廣,關節炎僅是其中之一。隻要認真地閱讀《素問·痹論》原文所論的皮痹、脈痹、筋痹、肉痹、骨痹等習稱五體痹,心痹、肺痹、腸痹、胞痹等習稱五髒痹、六腑痹就清楚了。從臨床實踐所見,“痹”包括了形體、髒腑在內的全身性多係統的許多病證。如原文所論的行痹、痛痹、著痹,除包括骨骼、運動係統的關節炎病外,還包括了屬神經係統疾病的多發性神經炎,屬膠原係統疾病的硬皮病等。又如心痹亦不是專指當今之冠心病,尚包括風心病、肺心病等在內。因此,凡使用中西醫學的名詞、術語等,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對號入座,而應認真研究,全麵理解,方能正確運用,而不致以偏概全。
(二十六)五疸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原文:五疸實熱,脈必洪數,澀微屬虛,切忌發渴。脈得諸沉,責其有水,浮氣與風,沉石或裏,沉數為陽,沉遲為陰,浮大出厄,虛小可驚。
提要:該節段是講述五疸可由實熱、水濕、氣鬱、風邪或正虛所致,其脈象各異並論述其預後情況。
注釋:
(1)五疸:病證名。出自《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是指黃疸、穀疸、酒疸、女勞疸、黑疸。後人合稱“五疸”。
語解:疸病有五,為實熱所致,所以脈象必見洪數。若兼澀微,則為虛熱。若又見口渴,則為熱盛液虧之象,病變惡化,最忌出現。水濕致疸,脈見沉象。得浮則為風邪或氣鬱致疸,得沉則為水濕在裏,沉而數者為陽黃,沉而遲者為陰黃。脈象浮大,為向愈征兆。脈象虛小,為病重表現。
(二十七)脹滿的脈象表現及預後情況
原文:脹滿脈弦,土製於木,濕熱數洪,陰寒遲弱,浮為虛滿,緊則中實,浮大可治,虛小危極。五髒為積,六腑為聚,實強者生,沉細者死。中惡腹脹,緊細者生,脈若浮大,邪氣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