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老疾侵,儻然奄忽,豈求備禮乎?一日放臂,沐浴而已,不勞複魄,殮以常衣。先夫人棄背之時,屬世荒饉,家塗空迫,兄弟幼弱,棺器率薄,藏內無磚。吾當鬆棺二寸,衣帽已外,一不得自隨,床上唯施七星板;至如蠟弩牙、玉豚、錫人之屬,並須停省,糧罌明器,故不得營,碑誌旒旐,彌在言外。載以鱉甲車,襯土而下,平地無墳;若懼拜掃不知兆域,當築一堵低牆於左右前後,隨為私記耳。靈筵勿設枕幾,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幹棗,不得有酒肉餅果之祭。親友來餟酹者,一皆拒之。汝曹若違吾心,有加先妣,則陷父不孝,在汝安乎?其內典功德,隨力所至,勿刳竭生資,使凍餒也。四時祭祀,周、孔所教,欲人勿死其親,不忘孝道也。求諸內典,則無益焉。殺生為之,翻增罪累。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及七月半盂蘭盆,望於汝也。
【注釋】
儻然:假若。奄忽:死亡。
放臂:指人死亡。
複魄:古喪禮。將始死者之衣升屋,北麵三呼,以冀還魂複蘇。《儀禮·士喪禮》:“複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何之,扱領於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麵招以衣,曰:‘皋某複!’三。降衣於前。”鄭玄注:“複者,有司招魂複魄也。”
殮:給死者穿衣入棺。
棺器:棺材。率:草率,簡陋。
藏:墓穴,墳墓。
七星板:舊時停屍床上及棺內放置的木板,上鑿七孔,斜鑿梘槽一道,使七孔相連,大殮時納於棺內。
蠟弩牙:古代的明器,蠟製的弩弓。弩牙,弩上發矢的機件。玉豚:古時用來殉葬的玉器,豬形。錫人:用錫鑄造的人像,古代用以殉葬。
糧罌:盛糧的陶器,大肚小口,古代墓葬用為明器。明器:即冥器。專為隨葬而製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製成。《禮記·檀弓下》:“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碑誌:碑記。刻在碑上的紀念文字。旒旐:指銘旌。
鱉甲車:靈車。
兆域:墓地四周的疆界,亦以稱墓地。《周禮·春官·塚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
朔望:朔日和望日,舊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祥禫:喪祭名。語出《禮記·雜記下》:“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
酹: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內典:佛典。
刳:挖,挖空。
罔極:無盡。
盂蘭盆:梵文,意譯為救倒懸。舊傳目連從佛言,於農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養三寶,以解救其亡母於餓鬼道中所受倒懸之苦。南朝梁以來,成為民間超度先人的節日,每年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請僧尼結盂蘭盆會,誦經施食。後來演變成為隻有祭祀儀式而不請僧尼的活動。
【譯文】
我現在年紀已經老了,而且疾病纏身,假如突然死了,難道還要求喪事一定要禮儀完備麼?哪一天我撒手離世,隻要幫我沐浴身體就可以了,不用再舉行複魄的儀式,給我穿上我日常所穿的衣服裝殮。我的亡母辭世的時候,到處都在鬧饑荒,家境貧困窘迫,我們兄弟年幼孤弱,所以她的棺木很薄,墳內也沒有用磚。因此,埋葬我時應當用兩寸厚的鬆木棺材,裏麵除了衣服和帽子之外,什麼都不要放進去,棺材的底部隻放一塊七星板;至於像蠟弩牙、玉豚、錫人之類的隨葬品,都要撤掉不用,糧罌之類的明器,不要置辦,碑誌銘旌,就更不用說了。棺木用鱉甲車運送,貼著土埋下就行,墓頂跟地麵平齊,不要堆墳;你們要是擔心以後祭拜掃墓時不知道墓的四周疆界,可以在墓的前後左右建一堵矮牆,或者你們隨意做一些標記。靈床上不要放置枕幾,朔日、望日,以及祥日、禫日祭奠的時候,隻要放些白米粥、清水和幹棗就行,不準有酒、肉、糕餅、鮮果等祭品。親友們如果要來祭奠,一概回拒他們。你們要是違背我的心意,營葬的標準超過我亡故的母親,那就是陷你們的父親於不孝,這樣的話,你們能夠心安麼?像誦經施舍這些功德事,你們量力而行,不要傾盡家財,以致你們自己饑寒交迫。四季的祭祀,是周公、孔子所教化的事,目的是使人不要忘記死去的親人,不要忘記奉行孝道。若按照佛經的觀點來看,這都是沒有用處的。要是宰殺生靈進行祭祀,反而會增加死者的罪孽。你們要是想報答父親的無盡之恩,表達你們的追思之情,按時齋供,到七月十五的盂蘭盆會時,我期望你們能來掃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