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爾雅》的內容分類(下)(1 / 3)

“穹蒼,蒼天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四時)

“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祥)

“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仍饑為薦。”(災)

“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巳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幾陽)

“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歲陰)

“載,歲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歲名)

“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厲,在巳曰則,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終,在癸曰極。”(月陽)

“正月為陬,二月為如,三月為寎,四月為餘,五月為皋,六月為且,七月為相,八月為壯,九月為玄,十月為陽,十一月為辜,十二月為塗。”(月名)

“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穀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

“暴雨謂之。小雨謂之霢霂。久雨謂之淫。淫謂之霖。濟謂之霽。”(風雨)

“壽星,角、亢也。天根,氐也。”(星名)

“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嚐,冬祭曰烝。”(祭名)

“春獵為搜,夏獵為苗,秋獵為獮,冬獵為狩。”(講武)

“素錦綢杠,帛,素升龍於,練旒九,飾以組,維以縷。”(旌旗)

3 專門解釋地理名稱的,即《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這四篇為什麼要分為四篇呢?清邵晉涵《爾雅正義·釋地》中說:

下篇遞及於丘與山川者,《大戴禮記·易本命》雲:“凡地東西為緯,南北為經。山為積德,川為積刑。高者為生,下者為死。丘陵為牡,溪穀為牝。”是丘與山川俱統於地,故《釋丘》、《釋山》、《釋水》以次分釋焉。

“地”、“丘”、“山”、“水”均屬地理之事,內容也相當豐富,故各自成篇。

《釋地第九》是關於地理方麵一些詞語的解釋。其中包括九州、十藪、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極等七類,共六十七事。請看如下諸例:“兩河間曰冀州。”“魯有大野。”“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坰。”野也者,耕稼之地也。牧也者,遊牧之地也。《釋地》為殷代之製,是殷代之時,仍以遊牧與耕稼並重也。

《釋丘第十》是關於各種自然形成的高地名稱。共四十九事。分為丘和厓岸兩類。凡土高者統稱為丘,山邊為厓,水邊為岸,山邊高者也可名為厓岸。例如:“丘—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再成銳上為融丘,三成為昆侖丘。”“水潦所止,泥丘。”“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丘)“望厓灑而高,岸。”“重厓,岸。岸上,滸。”

“穹蒼,蒼天也。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為上天。”(四時)

“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祥)

“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仍饑為薦。”(災)

“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巳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幾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