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葉】海桴》BY:易北

*本文時間段裏的葉秋,尚未改回本名,因此還沿用葉秋,不是弟弟

*背景架空,所以史料和細節都是全胡謅的,慎入

*作為一個相聲演員,我隻想溫情文藝的逗比著

章一呼渡

這次進京述職,韓文清輕騎前來,並未帶一兵一卒跟從。

馬是戰馬,通體烏黑,極為神駿,與他風裏來雨裏去多少年,配合默契,亦曾救他於險境。韓文清對這馬愛惜非常,但到了環翠山,就要改換水路了,怎麼帶著它一起上船,成了個大問題。

環翠山是近京名勝,臨滄水之南,絕壁淩空,扼據帝京咽喉,水流激蕩不休,是一道天然軍事屏障。越過此處是滄水難得的平靜水域,曰迷津渡。然水雖平靜,卻九曲十彎,易迷失方向,尋常人大多會在這地方找個漁夫或者艄公指指路。過了此處就沒什麼險阻了,順流西行,就是帝京。

這一帶的艄公和別處不同,技術不佳水性不好您就別在這兒混了,兩三天小命就休矣。船也不像一般渡江用的一葦小舟,那是才子佳人搞情調用的,除非您練了絕世輕功,否則也隻有水鬼這一條路可走。

環翠山一帶的船是改良沙船,平底方頭,吃水不深,因此即使航道很淺也不妨礙航行。一般沙船都大,這裏的船隻卻相對袖珍,幹舷低,用大梁拱,也方便排浪。

韓文清帶著馬,隻能等這種船。茫闊水域,淡淡晨霧彌散開來,隻見帆影不見靠岸,韓文清也不急,初夏嘛,天氣尚好,拍拍衣服找塊石頭在岸邊坐了,凝神運氣靜心。

為將者,最不缺的就是沉穩。可這一等就是小半日,才有一條船悠悠過來。船頭坐著一人,衣衫白得晃眼,抱著把劍帶著個鬥笠,沒形沒狀的。

韓文清目力極佳,隔了老遠就瞧見了,船離岸越近,嘴邊冷笑噙得越深。

待船靠了岸,韓文清淡淡開口:“不當將軍,改當漁夫了?”

那白衣人一掀鬥笠:“我這是行善事,來渡迷津之人。”

韓文清也不矯情,帶著馬直接上船,安置妥當後站上船頭,和那人一起裝文藝吹風。沙船比往常船隻大了些,但在急浪之下仍是輕舟,且過了環翠山,水勢已緩,艄公水路嫻熟,彎道借風行得飛快,和在北方曠野策馬有幾分相似。韓文清不說,心下卻微微有點快意,掂量了一下,複又開口:“葉秋,你到底幹嘛來了?”

葉秋笑嘻嘻地看他:“接你進城用飯啊!”

韓文清:“……”

葉秋也是進京為述職而來。大榮的武官在邊疆三年一輪換,今年又到了換防時期,來中央向領導念叨下這三年的工作,再領了新任務,就可以走馬上任去了。

可事實上遠沒這麼輕鬆,韓文清心下隱隱擔心。因為時值永寧六年,帝京很不平靜。從大旱一事起,樁樁件件都和葉秋脫不了幹係。

——這有點複雜了,得慢慢掰扯。

看官說了,葉秋不是雷公,也不管行雲布雨,旱情跟他能扯上啥啊。比如從全球氣候來看,帝京是溫帶季風氣候,春季升溫快,降水主要依靠季風帶來的水汽,可太平洋季風今年春季不影響這塊兒,所以蒸發量大於降水量了。又或者寒流經過北方的時候,勢頭比較強,南方暖氣流北上的時候,勢頭又比較弱,萬一趕巧又走岔了,雨就更下不了了,所以國土大麵積幹旱。葉秋就算手眼通天,也管不了這個啊。

他是管不了這個,可您也甭說下去了,千年前的古人他不懂這個,幹旱缺水是這片土地上幾千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到了現在都需要用科技手段進行資源化調配。但那時候隻有一個解釋,皇帝沒學好,肯定是奢靡了要修宮殿了,要麼是近女色了,多納了兩個妃子窩藏後宮裏沒讓誰瞅見。解決辦法有二,下罪己詔,或祭天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