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紅顏塚旁有冤鬼 荒野嶺…
詞曰:
拱橋校舍炊煙,
古溪才女紅顏,
荒塚殘碑獨雁。
肝腸寸斷,
怨愁魂在雲天。
【右調·天淨沙】
這首小令,說的是含恨而去的妙齡才女,孤零零獨臥荒野,魂飄九天。好不讓人惋惜而又傷痛!
到過川東的人幾乎都知道,長江和嘉陵江彙合後,往下遊方向,有一條聞名遐邇的高灘大河。此河有二十四個望娘灘,民間傳說孽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
當年的孽龍,就是沿著這條河,一步一回頭地離開故土和娘,戀戀不舍地遊進長江。在它的上遊,河邊有一個平安鎮,從這裏出發,沿河北上,一個時辰的功夫,東岸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這裏有座巨大的連接水渠通過的石拱橋,由於人們大都姓石,因而石家拱橋自然便成了這裏的地名。
石家拱橋旁邊是一所村校,一條經常幹涸的小溪似蚯蚓般竄入校園,穿過橋下,蜿蜒而艱難地爬進高灘河。充滿歲月滄桑的古道,宛如一條巨蟒,從很遠的地方迎麵而來,又扭扭曲曲地向著平安鎮而去。
提起石家拱橋,方圓幾十裏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的非常著名,倒不是因為這裏住著的是大姓人家;而是九十年代末,這裏發生了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的悲慘事件。
遠遠地望去,在石家拱橋的東南不遠處,有個高高的山梁,山梁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土丘,土丘裏麵,是一個妙齡少女的白骨。從此,這個山梁便自然而然的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紅顏塚。據說,很久以前,這紅顏塚處,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傳來斷斷續續哀婉淒厲的哭聲!消息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出神入化,讓人有些毛骨悚然!
爬上山梁,幾乎不費太多的勁。
土丘掩沒在淩亂的荒草叢中,它的旁邊,沒有紙角,也沒有香燭,更沒有人的足跡;那裏隻是一片冷清和荒涼。不知何時,也不知是誰,曾偷偷地立了一塊石碑,總之不是躺在土丘裏那女孩的家人。據說後來,不知何時被人掀倒並將其碎成三截。有人猜測,做此缺德事的可能是女孩的父親或者兄長。年久日深,在這裏陪伴孤零零的荒塚的,僅此殘碑而已!
土丘主人是誰?碑是誰立?
從殘碑斷痕中,依稀可以看見如下完整字句:
《永遇樂·哭嬌魂》
己巳年冬
大道枯溪,
拱橋村校、依然如故。
寒草斜陽,
孤星冷月,
轉眼紅顏古。
想吾嬌妹,
長眠荒土,
怎不淚傾如注。
應還恨,
狼兄狽父,
釀成這般酸楚。
水山千疊,
夕朝半載,
落得倉惶回顧。
聯句詞章,
纏綿恩愛,
萬裏天涯路。
恨無仙術,
神通大聖,
撕毀死生名簿。
討君還,
憤然大鬧,
閻冥地府。
碑文沒有作者,也沒有時間。不過,這裏的人都知道,事件發生於*年己巳。
據說荒塚的主人是位才◣
我緣今世問何誰?
如來指著江南岸,
說待桃芳杏李菲。
這首律詩,說的是孤獨寂寞的紅塵凡人,為了今生今世的真緣,苦苦尋覓的事。
話說這石家拱橋,高近二十米,寬三米,長約五十米,是一座水渠的過渡橋。小溪從橋下穿過,溪上被當地的石工加拱填平,成了這裏村小學的操場。拱橋的中間孔裏,被當地的一個大戶名叫石可信的,用磚把前後堵了起來,開了個小門小窗,變成了附近唯一的小賣部。石可信不住這裏,他的家距離這裏還有大約*百米的路程。因此,附近來往的人們倒是經常看到有位漂亮的姑娘在店裏忙碌。據說,她就是石可信的大女兒,商店的少東家—石紅葉。
商店的門外是拱橋村小學的操場。說是小學,其實在當時農村高中普及的年代,這裏還辦過初中。因為那時“計劃生育”推行隻有十來年,這個地方的人,家家戶戶都有三、四個子女,有些人家甚至多達五、六個。為了解決學生讀書難的問題,除了街裏公辦校以外,每個村,或者兩個村合作,可以開設初中班,稱為 “農中” 。小學從一年級至五年級,幾乎都有班。因此,每逢禮拜一至禮拜六,這裏很是熱鬧。除此之外,還有村衛生室,村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