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

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三畫

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上下不和,令乃不行。

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

千裏之路,不可扶以繩;萬家之都,不可平以準。

凡君國之重器,莫重於令。……虧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從令者死。五者死而無赦,唯令是視。

上好勇,則民輕死;上好仁,則民輕財。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

四畫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天下不患無臣,患無君以使之;天下不患無財,患無人以分之。

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

不為重寶輕號令,不為親戚後社稷,不為愛民枉法律,不為爵祿分威權。

五畫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之言,不足信也。

失天之度,雖滿必涸;上下不和,雖安必危。

饑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資者得振,則天下之歸我者若流水。

六畫

好惡形於心,百姓化於下,罰未行而民畏恐,賞未加而民勸勉,誠信之所期也。

歲有春秋冬夏,月有上下中旬,日有朝暮,夜有昏晨,半星辰序,各有其司,故曰天不一時。

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饑飽之國可以知也。

紂有臣億萬人,亦有億萬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紂以億萬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

七畫

言室滿室,言堂滿堂,是謂聖王。

君之所審者三: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曰能不當其官。

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廢,有功而不能賞,有罪而不能誅,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

良田不在戰士,三年而兵弱;賞罰不信,五年而破;上賣官爵,十年而亡;倍人倫而禽獸行,十年而滅。

求多者,其得寡;禁多者,其止寡;令多者,其行寡。

八畫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取於民有度,用之有止,國雖小必安;取於民無度,用之不止,國雖大必危。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

明必勝則慈者勇,器無方則愚者智,攻不守則拙者巧,數也。

宙合之意,上通於天之上,下泉於地之下,外出於四海之外,合絡天地,以為一裹。

非號令毋以使下,非斧鉞毋以威眾,非祿賞毋以勸民。

九畫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十一畫

欲為天下者,必重用其國;欲為其國者,必重用其民;欲為其民者,必重盡其民力。

常邇其樂,立優美,而外淫於馳騁田臘,內縱於美色淫聲,下乃解怠惰失,百吏皆失其端。則煩亂以亡其國家矣。

十二畫及以上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

喜無以賞,怒無以殺。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

數戰則士疲,數勝則君驕,驕君使疲民,則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