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黃褐斑
黃褐斑,古謂“麵塵”,也稱“肝斑”。是對稱性發生於麵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發於額部、顴部、口角和麵頰等處,常無自覺症狀。麵部黃褐斑是皮膚科的常見病之一,也是影響中青年婦女容貌的主要病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本病的治療也愈加重視。目前臨床治療本病方法較多,但效果均不理想,西藥治療副作用大,且療效不確切采用指針推按麵部腧穴治療本病取得良好療效,
處方一
選穴:頭維
定位:正座或仰臥。在頭側部,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按摩方法:患者取坐位,術者一手扶住其側頭部以固定,另一手以掌心置其頭頂頭維穴處,進行順逆時針各半的環旋摩動1~3分鍾。每日1次,15次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
點評:《靈樞·邪氣髒腑病形篇》雲:“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竅……”,通過頭維穴位的指針推按,可達到通經活絡,促進麵部氣血運行,改善麵部肌膚狀況的目的。既可加速血液循環,增加氧的輸送,增強細胞代謝,促進色斑消退;又可疏通毛孔,排除沉積在皮膚上的死細胞,使肌肉獲得足夠的運動,增加皮膚的抵抗力。
處方二
選穴:百會穴
定位: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
按摩方法:在頭麵部百會穴位采用瀉法(力度偏大、逆經方向、逆時針方向)進行按摩。以點、按、揉手法為主。每次30min,都做到麵部泛紅,使患者自覺麵部微熱感為止。
點評:取百會穴實施按摩,能加強調節內分泌功能,提高正常人的紅細胞免疫功能,減少體內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麵部黃褐斑,促進皮膚康複。
處方三
選穴:背俞
定位:背俞穴全部分布於背部足太陽經第一側線上,即後正中線(督脈)旁開1.5寸處。
按摩方法:患者取俯臥位,選擇其距後正中線1.5寸的膀胱經第一側線上背俞穴(從大杼至膀胱俞之間)。將此部位暴露後選用罐口平滑的中號玻璃罐。先在背俞部塗抹一層凡士林,再將罐拔住,以手推罐。罐口前端向前推進的方法是微翹玻璃罐,沿著背俞部上下慢慢推移。先從上而下,至所選穴稍停,再回複向上,上下反複,慢慢推拉,直至皮膚充血為度。
點評:黃褐斑,中醫稱為黧黑斑,或肝斑。好發於成年女性。多為某一髒腑氣血不足或運行失常,以致不能外榮於顏麵。背俞穴是髒腑之氣輸注於背部的穴位。我們根據辨證選用背俞穴拔罐,以調整髒腑功能,從而有利於氣血運行複常,使黃褐斑消失。
處方四
選穴:大椎
定位:第七頸椎下麵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在頭大椎采用掐法,每次0.5min,操作5分鍾。
第二節 黃褐斑
黃褐斑,古謂“麵塵”,也稱“肝斑”。是對稱性發生於麵部的淡褐色或深褐色色素斑。好發於額部、顴部、口角和麵頰等處,常無自覺症狀。麵部黃褐斑是皮膚科的常見病之一,也是影響中青年婦女容貌的主要病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本病的治療也愈加重視。目前臨床治療本病方法較多,但效果均不理想,西藥治療副作用大,且療效不確切采用指針推按麵部腧穴治療本病取得良好療效,
處方一
選穴:頭維
定位:正座或仰臥。在頭側部,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按摩方法:患者取坐位,術者一手扶住其側頭部以固定,另一手以掌心置其頭頂頭維穴處,進行順逆時針各半的環旋摩動1~3分鍾。每日1次,15次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
點評:《靈樞·邪氣髒腑病形篇》雲:“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竅……”,通過頭維穴位的指針推按,可達到通經活絡,促進麵部氣血運行,改善麵部肌膚狀況的目的。既可加速血液循環,增加氧的輸送,增強細胞代謝,促進色斑消退;又可疏通毛孔,排除沉積在皮膚上的死細胞,使肌肉獲得足夠的運動,增加皮膚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