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孟母三遷”(2 / 2)

先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連忙賠著笑臉不知說什麼好。

“今天一早你們隔壁的××就告訴我,你們家閨女吵得人家一夜沒有睡好覺,你們不搬人家就要搬走了。我看隻有你們搬了,要不然別人來了也會被你們吵走的。你們一定要快點搬,這個星期六你們就走,不要給我磨磨蹭蹭的!”然後她氣呼呼地出去了。

就在那個星期六之前,我們在一零一中學一道門內找到一個很大的院子,足有幾畝地,也住了好幾家人。為了不再打攪別人,我們租了那個院子最西南角的一間小房子。

於是,在女兒來到北京不到20天的時候,我們經曆了在北京的第一次搬家。搬家的那天,下著毛毛雨,房東太太讓房東先生用三輪車把我們送到新家,而且說啥也不肯要車錢。

人心總是柔軟的。現在想來,房東太太肯定覺得讓我們搬家有些過意不去,隻是迫於生計,經過權衡以後覺得隻有我們一家搬家,她家的房子才容易租出去。

為了讓孩子能有個好的教育環境,我們非常想住在清華或者北大附近,然而我們的經濟條件又不允許租住附近的樓房,隻好住大雜院裏便宜的平房,所以才有了被房東趕出院子的經曆。每每想起這次經曆,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電影《原鄉人》的鏡頭,不過,我們生得逢時,比電影中主人公的結果好得多。

後來我們選的那個大院子的房東人不錯,院裏鄰居相處也很融洽,所以女兒上幼兒園期間,我們的住房條件雖然依然很差,女兒卻度過了快樂的3年時光。

幾年的奮鬥,使我們的物質條件漸漸好了起來。為了給女兒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女兒一上小學,我們便租房住進了清華校園的樓房。6年,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我們也搬了3次家。因為租房,我們上過房托兒的當,被白白騙去幾百元的中介費;也曾經預付上萬元的房租,卻不能搬進屋子去住,最後才明白是被騙了。不過,無論遭遇怎樣的情況,我們都遵守一個原則,不離開清華校園,目的就是讓女兒在清華校園裏接受中國最高學府的文化氣息的熏陶。

後來朋友們都把我們家在北京搬來搬去的經曆叫做現代版的“孟母三遷”。

我們那時候搬來搬去似乎還情有可原,因為是租房住,不如就租在離孩子學校近並對孩子成長有利的地方。而現在許多自己有房住的父母,為了孩子就學方便,也在孩子的學校附近租住房子。這些孩子多半是擇校的,因為學校離家遠,路上又越來越堵,很多時間都浪費在路上了,很難保證學習和睡眠時間。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不得不把自己家的房子閑置,而花錢租住別人家的房子。也有些家長把自己家的房子出租給別人,用賺得的錢到孩子學校附近租房子。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他們住在北京昌平區的回龍觀,孩子上初中進了海澱區的清華附中,她便把自己家的房子租出去,一家人租住了一套孩子學校附近的房子。孩子上高中又去了西城區的四中,他們一家又在四中周圍租了一套很小的房子,雖然遠遠不如自己家的房子那麼寬敞、舒服,但是為了孩子,他們不得不委屈自己。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城市裏是這樣,農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由於撤點並校,許多村子裏沒有了小學,很小的孩子都要遠行幾裏路甚至十幾裏到村子外麵去上學。家長們為了照顧孩子,也在學校所在地的村子裏租起房子,做了陪讀家長,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孩子遠途上學的辛苦以及避免路上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

我的家鄉在晉南的農村,我小時候上學的村小就被撤掉了,如今村裏滿六歲的學齡兒童都要到十裏以外的另一個村子去上學。從我們村到那個村子要經過一條河,過河後還有足足五裏路的公路。夏天雨季,河裏經常會發大水,家長們要把孩子們背著送過河;公路上車水馬龍,而且有許多拉煤的載重汽車,幾歲的小孩子走在路上讓人膽戰心驚。為了克服這些困難,一到農閑時候,父母不得不租住房子,為孩子就學提供保障。而農村條件差,雖然房租很低,也還是有很多孩子因為家裏租不起房而輟學,女孩子的輟學比例更大。所以,如今農村裏很多孩子被迫失去了讀書識字、增長學識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