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要求寫作文,一開始也就是看圖說話,我看女兒看著那些圖片想象出來的文字非常有意思,就把她的作文本都留了下來,心想她自己長大後看到了,一定會覺得非常有意思。我也跟女兒商量,讓她把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並給她買了個小小的日記本。從此,女兒便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我也開始了收藏女兒“文字作品”的工作。
女兒的文字從一開始的隻有幾行字,到五、六年級的洋洋灑灑幾百字甚至上千字;從文字、拚音相夾雜且內容簡單,到文采飛揚、思想深刻,不僅文字功夫不斷長進,思想和心智也不斷成熟。因此,除了幼兒園階段,女兒的其他作業我都沒有保存,唯獨保存了她從小的日記、周記、考試作文等文字資料。雖然女兒上小學期間,我們搬了好幾次家,也扔掉了不少東西,但女兒的這些作品,我卻始終舍不得丟掉,而是像寶貝一樣隨我們搬來搬去。
在收藏孩子作品的時候,我真的是懷著一顆欣賞孩子的心來做的。看著孩子那些從幼稚到成熟的表達心聲的文字,我似乎能看到孩子花朵一樣綻放的曆程,也能體驗孩子生命力的神奇,那真的是成長的力量。翻看女兒的日記本,最短的一篇隻有幾個字:“今天的風很大,我們沒上操。”這是女兒二年級時候寫的,當年北京沙塵暴肆虐。五年級的時候她就寫出了非常優美的一篇散文《假如我是一片葉》,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角度描述了一片葉子的使命,語文老師給的評語是:“你的文采讓我佩服!”先生正是非常喜歡女兒的這篇文章,才給文集起名《綴葉集》的。
從女兒那些不斷成熟的文字裏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進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無可阻擋的一個過程,家長隻要用全心的愛去陪伴,並靜靜地等待和欣賞就已足夠。
在收藏女兒作品的同時,我家也有一個日記本,由我和先生共同記錄女兒的成長。美中不足的是,因為那些年我們的工作非常忙碌,生活壓力也非常大,所以育兒日記有些零散。
現在我經常在網上逛博客,看到許多家長每天寫文章,記錄孩子成長的足跡,這確實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寫育兒日記的過程中,內心對孩子的愛便不知不覺湧現出來。就算有小小的情緒,也會在寫作的時候宣泄掉,可以很好地調整心態。重要的是,記錄下來的這些內容就是孩子成長的足跡,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讀《六A的力量》這本書,我被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麥道衛先生的夫人多蒂所折服。他們有四個孩子,多蒂每年都會給每個孩子準備一本日曆,根據每個孩子的喜好,她會買不同的日曆。比如,四歲的女兒海倫喜歡貓,她就會給海倫準備配有各種各樣小貓圖片的日曆。她會在每個孩子的日曆上張貼當下的照片、獎章並配上文字,記錄每個孩子的生活。整理四個孩子的生活寫照,花費了多蒂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但她卻樂此不疲,因為當她看到孩子的成長時,便會從中獲得極大的滿足。
麥道衛夫人可以為四個孩子收藏他們成長的足跡,我們這些隻有一兩個孩子的中國父母,不妨也在工作之餘,為孩子做一些事情,隨時整理孩子的東西。想一想,當日後孩子長大,我們和他一起看著那些媽媽收藏的“足跡”,回憶小時候發生在他身上的那些有趣的事情,那該是多麼溫馨啊!
女兒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開始要求寫作文,一開始也就是看圖說話,我看女兒看著那些圖片想象出來的文字非常有意思,就把她的作文本都留了下來,心想她自己長大後看到了,一定會覺得非常有意思。我也跟女兒商量,讓她把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並給她買了個小小的日記本。從此,女兒便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我也開始了收藏女兒“文字作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