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郵筒”和“BBS”(2 / 2)

我家除了這個“郵筒”之外,還有一個不錯的利用文字的溝通方式。女兒五年級的時候,我們準備了一個筆記本,並命名為“家庭日記本”,在這個日記本上,每個人都可以隨意寫下家裏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別人也可以在後麵寫評論。那個時候,網絡上流行所謂的“火星文”,調皮的女兒的留言裏經常滿篇的網絡符號,讓我和她爸爸往往莫名其妙又忍俊不禁。

這個本子好比我家的“BBS”,記下了當時家裏發生的許多好人好事。比如一次我病了,讓女兒給我拿藥,她不僅給我拿了藥,還把放藥的抽屜收拾得整整齊齊。第二天我便在“BBS”上大書特書這件事情,先生也在“跟帖”中對女兒表示了欣賞和讚揚。相信女兒翻看的時候,一定會對爸爸媽媽的表揚有感覺,在別的事情上也會表現得更好。

在這個“BBS”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大事”的討論。比如,樓主爸爸寫了給女兒講數學題的一些感受,指出女兒的長處和存在的不足,女兒在回帖中也會談及自己學習中的一些疑惑和對爸爸的看法。臨了還不忘記幽她爸爸一默:“別忘了通向公司的路哦。”原來爸爸在給女兒講課的時候,把“通項公式”寫成了“通向公司”,從此女兒常拿這個開爸爸的玩笑。

這個“BBS”大約存在了兩年。和“郵筒”比起來,我更喜歡這個“BBS”,因為更加開放,大家的所思所想可以展現在一頁紙上。而且這樣的本子便於保存,過一段時間以後,大家一起互相翻翻,感覺很溫暖。一直到現在,我和先生過一段時間都會拿出這個本子來看看,每當看到這些,孩子小時候的事情就會曆曆在目,不能不說是一種享受。

到了中學以後,女兒就不太喜愛“郵筒”“BBS”了,開始自己把日記本藏起來,不讓我們了解她心裏的想法了。但是,她還是願意時不時地給爸爸或者媽媽寫封信,提出她的要求。她在我們這裏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會寫封長信擺事實講道理來達到說服我們的目的。這招非常靈驗,每次女兒的長信過來以後,矛盾很快就會化解。

我感覺,在親子關係裏,父母和孩子溝通無論采用什麼樣的方式,重要的都不是形式,而是最終的效果。我家的文字交流,也是在麵對麵交流不暢的情況下才會采用。不過,從家庭和諧方麵來講,這種方式確實避免了許多正麵衝突,同時還提高了女兒的寫作能力。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內心需求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要求家長也要跟著成長,變換自己和孩子互動的方式,否則便會引發新的衝突。我就親眼看到一個上初中的女孩對媽媽說:“你當我還是三歲小孩呢!”而那位媽媽則告訴我,其實在孩子這麼多年的成長曆程中,她一直是這麼跟孩子說話的,原來女兒聽得好好的,如今則行不通了。所以說,家長這個崗位是需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如今,我的女兒上大學了,我還時常感覺:家庭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