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導論: 公共事業管理的若幹基本問題(1 / 3)

(二)公共問題

問題是主客觀相矛盾的表現。人的需求是無限的,而需求的滿足又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完成的,因而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由於一定的既有客觀條件的製約,或者隨著客觀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和發展,任何一個組織、團體和公民個人,在其需要的滿足上,都會遇到各式各樣主觀和客觀的不一致,或者主客觀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問題。因此,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在客觀存在的問題中,不同的問題涉及的範圍和影響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中,一些問題涉及的是個別企業內部或家庭內部、個人的事情,波及範圍小,影響是個體性的;而一些問題則是一個社會或地區的所有人都麵臨的,或者說是這一社會或地區所共同的,如我們今天十分關注的人們的生存環境問題、城市的道路問題、交通問題、人口問題、社會犯罪與社會秩序問題、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問題等。這些問題是一個社會或地區人們共同麵臨的,是這個特定社會或區域內的帶有公共性的問題,即公共性問題。因此,所謂公共問題,通常是指具有廣泛性、複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會問題,是關係到一個社會或一個地區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質量的問題,是屬於公共領域的共同性問題。美國學者詹姆斯·安德森認為,公共問題是與那些“影響有限、隻涉及一個或少數幾個人的”私人問題相對的“影響廣(包括對不直接相關的人有影響)”的問題。

對公共問題與私人問題的區別可以從量和質兩個方麵進一步認識。從量的方麵看,公共問題所涉及的範圍或影響所及,牽涉一個地區大多數人利益,影響了多數人或團體的活動,具有廣泛性或者普遍性。如,公共安全事故往往動輒死傷數十人,牽涉許多家庭和部門。公共環境直接或間接關係到周圍多數人的生活,甚至超出一國界限,而成為國際性的問題。在當代,隨著公眾交往日益增加,公共問題已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公共問題變得十分突出而重要。從質的方麵看,公共性是公共問題的關鍵所在,公共問題與私人問題的區別在於是關係到多數人還是少數人。在公共問題上,公共性表現為這一問題超越了私人問題狹隘的個人利益限定,體現出公眾的價值觀和根本利益或共同利益。因此,公共問題通常與人類社會的製度、價值等相關,體現了公意,是一定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價值、觀念及生存條件受到威脅時出現的問題,或說與一定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的滿足和保證息息相關的問題。

公共問題不僅與私人問題在量和質上有明確的區別,而且與公共需要也有不同。我們認為,公共問題與公共需要的區別在於: 公共需要是一定社會中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對客觀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而公共問題則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後,由於客觀條件的製約而使主觀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主客觀之間的矛盾,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因此,由於社會公共問題是超出個人問題和集團問題的範疇,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發生關係的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解決與否和在什麼範圍和程度上解決必然會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並關係到公共利益和社會的存在與發展,因而為了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必須認真解決人類社會出現的社會公共問題。

(二)公共問題

問題是主客觀相矛盾的表現。人的需求是無限的,而需求的滿足又是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完成的,因而在現實的工作和生活中,由於一定的既有客觀條件的製約,或者隨著客觀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和發展,任何一個組織、團體和公民個人,在其需要的滿足上,都會遇到各式各樣主觀和客觀的不一致,或者主客觀之間的矛盾,也就是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問題。因此,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在客觀存在的問題中,不同的問題涉及的範圍和影響的大小是不一樣的。其中,一些問題涉及的是個別企業內部或家庭內部、個人的事情,波及範圍小,影響是個體性的;而一些問題則是一個社會或地區的所有人都麵臨的,或者說是這一社會或地區所共同的,如我們今天十分關注的人們的生存環境問題、城市的道路問題、交通問題、人口問題、社會犯罪與社會秩序問題、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問題等。這些問題是一個社會或地區人們共同麵臨的,是這個特定社會或區域內的帶有公共性的問題,即公共性問題。因此,所謂公共問題,通常是指具有廣泛性、複合性和不可分性等特征的社會問題,是關係到一個社會或一個地區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質量的問題,是屬於公共領域的共同性問題。美國學者詹姆斯·安德森認為,公共問題是與那些“影響有限、隻涉及一個或少數幾個人的”私人問題相對的“影響廣(包括對不直接相關的人有影響)”的問題。

對公共問題與私人問題的區別可以從量和質兩個方麵進一步認識。從量的方麵看,公共問題所涉及的範圍或影響所及,牽涉一個地區大多數人利益,影響了多數人或團體的活動,具有廣泛性或者普遍性。如,公共安全事故往往動輒死傷數十人,牽涉許多家庭和部門。公共環境直接或間接關係到周圍多數人的生活,甚至超出一國界限,而成為國際性的問題。在當代,隨著公眾交往日益增加,公共問題已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公共問題變得十分突出而重要。從質的方麵看,公共性是公共問題的關鍵所在,公共問題與私人問題的區別在於是關係到多數人還是少數人。在公共問題上,公共性表現為這一問題超越了私人問題狹隘的個人利益限定,體現出公眾的價值觀和根本利益或共同利益。因此,公共問題通常與人類社會的製度、價值等相關,體現了公意,是一定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價值、觀念及生存條件受到威脅時出現的問題,或說與一定社會中絕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的滿足和保證息息相關的問題。

公共問題不僅與私人問題在量和質上有明確的區別,而且與公共需要也有不同。我們認為,公共問題與公共需要的區別在於: 公共需要是一定社會中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對客觀事物共有的、具有共享性的需求;而公共問題則是共同的需要形成後,由於客觀條件的製約而使主觀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主客觀之間的矛盾,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因此,由於社會公共問題是超出個人問題和集團問題的範疇,與廣泛的社會生活發生關係的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解決與否和在什麼範圍和程度上解決必然會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並關係到公共利益和社會的存在與發展,因而為了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必須認真解決人類社會出現的社會公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