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藥品是能用來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質。

藥品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還可能危及病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輕則增加病人痛苦、提高醫療費用,重則可能使病人致殘甚至死亡。20世紀60年代發生的“反應停事件”,給人們敲響了安全合理用藥的警鍾。近年來,由於抗菌藥物的濫用,導致耐藥病原微生物的不斷產生,增加了抗感染治療的困難。隻有正確科學合理地使用藥物,才能避免和減少這些情況的發生。

醫藥科普知識教育,對提高城鄉居民安全合理用藥意識,促進臨床安全合理用藥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和科學給藥方法的宣傳已經初見成效,患者到醫院就診時主動要求使用抗菌藥物和輸液的現象已經大為減少。

江蘇作為醫藥產業和用藥大省,藥學知識科普教育理應走在全國前麵。為了做好藥學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江蘇省藥學會組織了一批省內藥學專家編寫了一套安全合理用藥科普教育叢書,近兩年內將陸續出版發行。旨在推動我省安全合理用藥教育工作的開展,促進城鄉居民安全合理用藥意識的提高。

江蘇省藥學會常務副理事長 姚新中

2015年7月8日


前言

在醫院或其他公共場所可經常聽到患者的一些議論,諸如“輸液比吃藥好得快”“哮喘霧化吸入不起效”“現在的抗生素療效真差”“用了保健品可不用吃藥了”“不用醫生處方也能在藥店買到抗菌藥”。醫生和藥師在臨床工作中也發現,由於患者缺乏基本的安全科學合理用藥理念,時常不能理解和配合臨床醫生的藥物治療方案。這些問題,表明安全合理用藥科普教育的缺失、不到位,社區居民安全合理用藥意識不強,存在一些安全合理用藥的隱患。對此我們應該在安全合理用藥科普教育上做些什麼工作?

為此,我們在認真學習理解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合理用藥健康教育十大核心信息及其釋義後,覺得有必要編寫一本社區居民安全合理用藥科普教育讀本,以普及藥物基本常識,提高社區居民安全合理用藥意識。

本書對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關於合理用藥健康教育十大核心信息及其釋義內容,結合臨床用藥治療過程中的典型事例,由問題作為引導,進行了通俗易懂的闡述,便於非醫藥專業人員閱讀理解。

由於篇幅限製,尚有許多問題未能在本書中詳盡述說,讀者可參閱江蘇省藥學會組織編寫出版的《安全合理用藥科普教育叢書》及其他書籍。同時歡迎各位讀者對本書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在再版時加以改進。

編者

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