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光就沒有攝影。光是攝影的基本條件。在英語裏,攝影翻譯為Photography(光畫),即用光作畫。光是自然界的一種能量。光從光源發出,以每秒30萬公裏的速度向外輻射。當它照射到物體上時,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光的反射使我們看到物體的形狀和顏色。同時,光照也能使某些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光的照射作用和化學作用使得攝影術的發明成為可能。
不同波長的光所呈現的顏色各不相同,單一波長的光對應著單一的顏色,隻要波長發生改變,光譜的顏色就會發生改變。隨著波長的縮短,呈現的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隻含有單一波長成分的光稱為單色光;包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波長成分的光稱為複合光。太陽輻射出的電磁波是含有各種波長的波譜帶,其中波長為380~780納米的電磁波才能被人眼所感知,並給人以白光的綜合感覺。我們平常所說的白光,是由不同顏色(不同波長)的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我們稱白光為複合光。
太陽光為典型的白光。它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等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在暗房裏,我們讓一束白光透過三棱鏡,由於組成白光的各單色光的波長不同,再通過三棱鏡時的折射率不同,波長越短,折射率越大,這樣通過三棱鏡後的白光就分解成了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七種顏色。這七種顏色叫光譜色,由光譜色組成的彩帶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光譜,在白光中,光譜色飽和度最純。
1.1光的本質
五光十色的自然界,通過光波的傳遞映入人眼產生了視覺。在地球上,太陽是照亮大自然的光源之一,它是熱、光和各種射線的輻射體。光兼有波動特性和微粒特性,即光具有波粒二相性,光是一種攜帶電磁輻射能量的電磁波中的很小一部分。電磁波的波譜範圍很廣,包括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譜、紫外線、x射線、y射線等。
1.2光的性質
光是一種物質元素,是能對人的視覺神經起到刺激作用,具有一定形式的輻射能。光是表現對象、創作氣氛和意境的語言,是攝影藝術賴以生存的基本媒介。光是攝影造型的生命。畫麵創作者為了更好地運用光線進行創作、“用光寫作”,必須首先掌握攝影用光的性質。攝影用光的性質包含三個方麵,即光的量、光的形和光的色溫。
1.2.1光的量
光的量是指光的明暗、光的(相對)強弱,也就是光的照度和亮度的關係。光的強弱由兩個因素決定,一是光源的發光強度,也就是光源的絕對強弱;二是由被照射對象到光源之間的距離決定。由這兩個因素一起決定了照到被攝體上的光的強弱,我們稱為光源的相對強弱,因為作為攝影師來說,我們更多關心的是光源照到被攝體的光線強度有多大,即相對強弱。人工光條件下的點光源其照度與光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關係,與發光強度成正比。
即E=rbrR2其中,E為照度、R為對象至光源的距離、I為光源發光強度。
光源的相對強弱是保證攝影畫麵完成正確曝光的前提。但當同一畫麵中的被攝體接受光源的照度相同時,它們的明暗差別就隻靠物體本身的反光率來決定了。當物體的顏色和亮度相同時,隻有靠光的明暗反差來區分物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