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綜合學習心理(2)(1 / 3)

(二)教學內容的綜合設計

1.學科內部的綜合

語文綜合學習應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加強字、詞、句、篇的綜合運用,加強各方麵能力的整體發展。在口語課“我會拚圖”中,可以讓學生欣賞收集到的各種拚圖,讓學生在美的感染中產生自己動手拚一拚的願望,這時可以創設“誇一誇自己的拚圖”,“比一比誰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讓學生寫下讚美拚圖的話語,拚圖完成後,組織一次展評,師生共同評議、欣賞,以此加強語文學科內部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也培養了審美情趣。

2.各學科之間的綜合

綜合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提倡跨領域學習”。語文綜合學習要通過語文與音樂、美術、體育、思想品德、自然、數學、勞動等相溝通的綜合學習活動,讓學生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全麵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放,少一些條條框框,給學生自由度,鼓勵、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發揮特長。學科之間聯係的綜合學習,既有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又有學生各科能力的結合,這種學習絕非簡單的抄抄寫寫就能了事,必須將語文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相融合,這有利於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3.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結合

書本學習與社會活動的緊密結合是綜合學習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等,都可以成為語文綜合學習的渠道,也就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教學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綜合學習活動,可以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一展風采,既培養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綜合素養在“小課堂”中生根,在“大課堂”中發芽、開花、結果。

(三)教學方式的綜合設計

1.教學方式的整體考察

語文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確定學生在課堂、教材和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改變語文課程傳統教育中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方式,轉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團結協作,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和處理知識信息的能力。在教學《隻有一個地球》這一課,教師沒有多講,而是給出3個問題:(1)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2)人類的哪些行為是對地球毀滅性的破壞?(3)怎樣保護地球?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一個問題與有相同興趣的同學組成學習小組,一起查找搜集有關資料,加工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小組彙總,再全班交流。這一教學設計,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框架,變成了學生的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意見、享受成功的快樂體驗。學生不僅學到了許多有關地球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積極合作,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教學內容的綜合設計

1.學科內部的綜合

語文綜合學習應體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加強字、詞、句、篇的綜合運用,加強各方麵能力的整體發展。在口語課“我會拚圖”中,可以讓學生欣賞收集到的各種拚圖,讓學生在美的感染中產生自己動手拚一拚的願望,這時可以創設“誇一誇自己的拚圖”,“比一比誰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讓學生寫下讚美拚圖的話語,拚圖完成後,組織一次展評,師生共同評議、欣賞,以此加強語文學科內部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也培養了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