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療大法扶正祛邪
對於乳腺癌的治療,要重視早期診斷及早期的綜合治療。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應以手術為先,術後選擇放療、化療,再配合中藥,不僅能夠增強患者的體質,對放、化療也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同時,還能一定程度減少乳腺癌的複發轉移。而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來說,中藥治療也能延緩甚至阻止病程進展,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
在臨證中,主張治病求本,審證求因,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同時又以扶正培本為主,祛邪抗癌為輔。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應重視扶正,隻有調整髒腑、氣血、陰陽平衡,使內環境達到穩定,才能做到所謂的“正氣內守”。同時,更應認識到患者“餘毒”尚在,結合現代臨床實踐,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病理組織學分化較差、腋淋巴結轉移較多等不良預後指征的患者,主張“祛邪務盡”,務求廓清餘毒以達“祛邪以扶正”之目的。
所以,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貫穿其治療乳腺癌的始終。對於乳腺癌術後患者,由於大病、久病、手術而致氣血、氣陰虧虛,臨證應側重扶正培本,以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同時又為祛邪抗癌創造必要條件。“益氣養陰,調攝衝任,散結解毒”正是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製定的針對乳腺癌術後患者的治療大法。根據經驗,晚期乳腺癌及術後3年內的患者,其治療原則應扶正與祛邪並重;乳腺癌術後3~5年的患者以扶正為主,佐以祛邪;而術後超過5年者應加強扶正培本。
三、融通中西精專用藥
既考慮中醫的理法方藥又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力爭一藥多用。用藥如用兵,宜精不宜多,藥多味雜可妨礙脾胃運化,且可破伐正氣。故臨證常以黃芪、白術、茯苓、山藥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生地、天花粉、枸杞子、玄參等滋陰生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蛇六穀、莪術、石見穿、丹參、露蜂房、牡蠣等祛邪抗癌。另外,據祖國醫學“腎主骨”“骨生髓”“髓養血”理論,常以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等補腎生血,維護正氣。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白術、生地等扶正培本之品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內分泌調節、抑瘤、抗轉移作用等;莪術、石見穿等活血化疲之品能改善機體微循環,改善腫瘤患者“高凝”狀態,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防止放射性肺纖維化,並有一定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及消炎作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清熱解毒之品有直接抗癌作用,並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及有消炎作用;而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等有直接抗癌作用,並可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升高外周血象,調節內分泌,增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二、治療大法扶正祛邪
對於乳腺癌的治療,要重視早期診斷及早期的綜合治療。有手術指征的患者應以手術為先,術後選擇放療、化療,再配合中藥,不僅能夠增強患者的體質,對放、化療也起到減毒增效的作用。同時,還能一定程度減少乳腺癌的複發轉移。而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來說,中藥治療也能延緩甚至阻止病程進展,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
在臨證中,主張治病求本,審證求因,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同時又以扶正培本為主,祛邪抗癌為輔。在乳腺癌治療過程中應重視扶正,隻有調整髒腑、氣血、陰陽平衡,使內環境達到穩定,才能做到所謂的“正氣內守”。同時,更應認識到患者“餘毒”尚在,結合現代臨床實踐,特別是對於那些具有病理組織學分化較差、腋淋巴結轉移較多等不良預後指征的患者,主張“祛邪務盡”,務求廓清餘毒以達“祛邪以扶正”之目的。
所以,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貫穿其治療乳腺癌的始終。對於乳腺癌術後患者,由於大病、久病、手術而致氣血、氣陰虧虛,臨證應側重扶正培本,以增強機體的抗癌能力,同時又為祛邪抗癌創造必要條件。“益氣養陰,調攝衝任,散結解毒”正是在這樣的原則指導下製定的針對乳腺癌術後患者的治療大法。根據經驗,晚期乳腺癌及術後3年內的患者,其治療原則應扶正與祛邪並重;乳腺癌術後3~5年的患者以扶正為主,佐以祛邪;而術後超過5年者應加強扶正培本。
三、融通中西精專用藥
既考慮中醫的理法方藥又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力爭一藥多用。用藥如用兵,宜精不宜多,藥多味雜可妨礙脾胃運化,且可破伐正氣。故臨證常以黃芪、白術、茯苓、山藥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生地、天花粉、枸杞子、玄參等滋陰生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蛇六穀、莪術、石見穿、丹參、露蜂房、牡蠣等祛邪抗癌。另外,據祖國醫學“腎主骨”“骨生髓”“髓養血”理論,常以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等補腎生血,維護正氣。現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白術、生地等扶正培本之品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提高內分泌調節、抑瘤、抗轉移作用等;莪術、石見穿等活血化疲之品能改善機體微循環,改善腫瘤患者“高凝”狀態,降低血小板凝集性,防止放射性肺纖維化,並有一定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及消炎作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清熱解毒之品有直接抗癌作用,並可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及有消炎作用;而仙靈脾、補骨脂、菟絲子等有直接抗癌作用,並可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升高外周血象,調節內分泌,增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臨床中將這些有實驗基礎的扶正培本之品與抗癌藥物列為一伍,齊奏扶正抗癌之力,同時藥物用量的輕重,也至關重要。根據經驗,乳腺癌及其術後患者,大病、久病或手術,正氣大虛,邪實亦盛,處方用藥量輕,雖補則無力扶正,欲攻而難達病所。故有些藥物必以超量方能奏效。如黃芪、黨參、莪術、石見穿、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常各用30~60g,露蜂房一味,雖言其甘平有毒,亦常超量使用12g,然白術、玄參、陳皮等則以常量9~12g處之,以去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