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名人畢竟太優秀了,太出類拔萃了,他們能做到的事情,往往除了他們自身的優秀之外,還會有機緣巧合的因素,這些都很難重現在我們身上。而且在成功之後再寫傳記,多少 都還會有一些美化,有一些歌功頌德的內容,所以其客觀性、真實性、可複製性,都有值得商榷之處。為了做好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建議大家花時間做一些仔細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比如研究一些在外企工作的中高層領導,或者找他們做一些職業訪談,了解他們的職業發展過程,簡曆等等,都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好的參考,因 為這些都是他們實實在在走過的路,他們證明過這樣的職業路徑是可以實現的,而且不需要太多特別的機遇。當我們了解到的故事多了以後,我們就能總結出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也就更加容易規劃我們自己的職業路線了。比如很多人都非常向往的谘詢行業,如果我們看一些外資谘詢公司的谘詢顧問或者合夥人的簡曆,就會發 現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都念過排名很靠前的歐美頂尖商學院,而去這些歐美商學院之前,他們都有很好的工作經曆和很高的gmat分數,多數都 是在跨國企業工作。那麼我們就基本上可以知道,如果自己將來想要到mckinsey或者bcg這樣的谘詢公司工作,需要先具備良好的工作經曆,因此起點就 要設計得比較高,然後要考一個gmat高分,最後在商學院的學習中多專注於谘詢業務,或者多聯係在谘詢公司工作的校友,構建自己的職業圈子。如果我們帶著 這樣比較長遠一些的目標來安排自己的工作選擇和技能培養,那麼我們最終成功躋身於世界知名的谘詢公司的幾率就大了很多。首先確定好自己的職業目標,並選擇一個合適的起跑點,是通過職業規劃最終達成目標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千萬不能疏忽。5. 尋找你生命中“貴人”職業谘詢過程中,我不止一次聽到過很多人的抱怨,說“我覺得自己能力夠了,就是缺少機會”,“我覺得自己比我的老板聰明得多,可惜我卻沒有他那樣好的機會”。這個世界上從來就不缺少懷才不遇的人,遠的有屈原,近的有那麼多為小學文憑的老板打工的大學生、碩士生甚至博士生。對大多數人而言,自己多年準備的各種能力就是即將爆發的炸藥桶,需要一個契機或者力量被點燃,引爆。這就是“機會”。機會從哪裏來?對於創業的人來說,機會可能無處不在,很多時候可能是一個靈感的迸發,或者一個從別處來的啟示,又或者是找到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的一個idea等等,而對於求職的人來說,機會更多的時候是來源於“人” 。舉世聞名的投資聖人,奧馬哈的先知,沃倫巴菲特是全球投資者心中的一個偶像,他的一個點評,一次投資舉動,經常會引導投資方向,甚至他投資的股票,不止是這支股票會上漲,其相關同類股票,都會上漲,因為眾多投資者已經把他當作了點石成金的“聖人”。其實他的成長,也並非跟孫悟空似的,從石頭裏一蹦出來 就會七十二變,也是有漸進發展的過程。當他年輕的時候,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那麼敏銳的投資頭腦和投資方法的。1942年,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也是價值投資之 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一部力作《聰明的投資人》出版,他在這本書中闡述了價值投資和證券投資的思想和方法。沃倫巴菲特在看到這本書之後,放棄了原本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財務和商業管理的學業,轉投到哥倫比亞大學,拜在本傑明.格雷厄姆的門下,學習證券投資。在畢業之後,為了能夠繼續得到向本傑明.格雷厄 姆學習的機會,巴菲特提出自己想要免費為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雖然當時本傑明.格雷厄姆並沒有答應,但是巴菲特一直從1951年等到了1954年(其 間他回到了奧馬哈,做自己的一些投資和幫助父親),直到本傑明.格雷厄姆願意以每年12000美元雇用他。通過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的經曆,1956 年,沃倫巴菲特開辦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在現在看來,本傑明.格雷厄姆顯然是沃倫巴菲特的一個貴人,是他把巴菲特領入了證券投資的大門。看看巴菲特的例子,再對照一下現在求職的大學生,有幾個願意為自己喜歡的公司免費打工呢?經常聽到就業難,可是有多少人真的願意從很基礎、甚至很艱苦的工作做起呢?我曾經聽一個創業的朋友談起過招聘實習大學生的例子,他的公司因為業務關係,需要幾位大學生做兼職,由於並不需要他們每天都來公司,隻是每 周有一、兩天在搞市場活動的時候,需要實習大學生在現場幫忙,結果剛一麵試,應聘的大學生就非常關心實習期間的待遇問題,我這位朋友解釋了工作的性質和內容,並表示會給大學生提供很好的培訓機會和工作指導,讓他們真的學習到市場推廣、拓展方麵的知識,並積累相關經驗,個人待遇方麵,隻是在出勤的時候提供用 餐補助,每月會視個人實際表現和工作業績發放200-600元的勞務補貼。客觀地說,相對於實習學生實際付出的工作時間而言,這樣的補貼已經接近大學生剛 工作的平均工資了,然而,參加麵試的學生覺得自己是做為廉價勞動力被剝削了,沒有接受這樣的實習機會。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