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方中以生赭石、生牡蠣、生石決明為君,平肝降逆,伍牛膝、白蒺藜助君藥行令,黃芩、化橘紅、半夏、茯苓、香附、膽星、全栝樓化痰清熱,赤芍、紅花活血通絡。芥穗清頭目。諸藥合用共奏平肝潛陽,化痰清熱之效。
【點評】本方是焦老先生治高血壓病證屬肝陽上亢、痰熱內阻的經驗方,本方取代赭石湯以平肝潛陽、清降肝火;用二陳湯加清熱化痰藥以清化熱痰,藥證相合,多能收效。
【組成】天麻、鉤藤各15g 生石決明(先下)10g 夏枯草15g 菊花、生地、生白芍各12g 玄參15g 生牡蠣(先下)15g 生赭石(先下)20g 桑寄生15g 益母草、牛膝各15g
【功效】養陰潛陽、柔肝熄風。
【主治】症見頭暈眼花、頭重腳輕,或偏頭痛,煩躁易怒,失眠多夢,或麵部陣陣烘熱,或兩手顫抖,下午手心發熱,午後及夜間口幹。舌質紅,苔薄白、薄黃或無苔,脈象細數。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2個月。
【加減】若頭暈目眩、頭重腳輕明顯,兩足無根者,去玄參、菊花。加靈磁石(先下)、山茱萸肉、杜仲、澤瀉。
【方解】方中天麻、鉤藤、石決明均有平肝熄風之效,用以為君。夏枯草、菊花清熱瀉火,使肝經不致偏亢,是為臣藥。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生地、桑寄生、白芍、玄參補肝腎之陰,生牡蠣、生赭石安神定誌,俱為佐使藥。
【點評】本方是天麻鉤藤飲的加減方。天麻鉤藤飲具有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的功效,經加減後養陰潛陽、柔肝熄風作用更為明顯,適用於肝陽上亢、肝腎陰虛的高血壓患者。天麻的主要成分——天麻素不僅具有顯著的鎮靜安眠功效,還能較好地恢複血管彈性,保持血管收縮平衡,起到降壓穩壓的作用。
【組成】半夏20g 茯苓15g 橘紅10g 枳實10g 栝樓15g 竹茹15g 旋覆花10g 代赭石15g 黃芩10g 檳榔5g 南星5g 天麻、鉤藤各15g
【功效】化痰降濁、調肝健脾。
【主治】症見頭脹頭重,如裹如蒙,眩暈且痛,胸膈滿悶,嘔惡痰涎,少食多寐,舌苔白膩,脈弦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連服1~2個月。
【加減】一般隨證加減。
【方解】方中半夏、茯苓、橘紅健脾化痰為君,枳實、栝樓、竹茹、旋覆花、代赭石行氣降逆,合以天麻、鉤藤以平肝熄風為臣,佐以黃芩、檳榔、南星清瀉裏熱,共奏化痰降濁、調肝健脾之效。
【點評】高血壓病多以頭痛、眩暈為主要症狀。朱丹溪《丹溪心法·頭痛》中認為“頭痛多主於痰”,認為痰濁內阻可導致頭痛。《丹溪心法·頭眩》中有“無痰不作眩”的主張,提出“治痰為先”的方法。此外,《醫學入門·頭眩》中說:“大概肥白人多濕,痰滯上治宜從痰為主。”本方是焦老先生的經驗方,以溫膽湯為主,化痰理氣,加旋覆花、代赭石、天麻、鉤藤以平肝潛陽,用以治療以痰熱內擾為主的高血壓病有效。
【方解】方中以生赭石、生牡蠣、生石決明為君,平肝降逆,伍牛膝、白蒺藜助君藥行令,黃芩、化橘紅、半夏、茯苓、香附、膽星、全栝樓化痰清熱,赤芍、紅花活血通絡。芥穗清頭目。諸藥合用共奏平肝潛陽,化痰清熱之效。